是楚國,是秦國自己。
秦國以封建封賞制度(軍功授爵制)橫掃六國後,遵循李斯的主張:“除封建,行郡縣,廢井田,開阡陌”對有功的封建爵士實行“封土剝奪”政策,使得天下財富歸於秦王一人,國家重歸“郡縣奴隸制(簡稱:郡縣制)”。自此,被忽悠的秦軍開始不知“為何而戰”,而本國百姓也在用歌謠咒罵說:“阿房阿房,亡始皇”。為此,秦國不得不加強禁錮言論,以至於秦國百姓“道路相逢,唯目視爾”。最終,昔日的“虎狼之師”被揭竿而起的一群農夫用竹竿打敗了。
趙武用不屑的語氣談論完,隨即丟開了這個話題。真實的歷史上,楚國在“三家分晉”後,連昔日晉國三分之一的力量都應付不了,如果不是偏處南方,早被人滅了八百遍!啊!至少八百遍。從此,在中原爭霸的格局上,他們只是一個丑角,充滿娛樂精神的表演著喜劇、鬧劇……
對丑角麼?世界如此美麗,我卻如此寂寞,且留著他逗樂吧!
全世界都低估了楚靈公的娛樂精神,隨著晉軍的逼近,原本還在與智盈、魏舒扯皮扯淡的楚靈公立刻屈服,他打出全副儀仗來迎接趙武,以及列國諸侯的到來。看到楚靈公驕傲的出場,趙武覺得恍惚間,自己重新回到了現代,看到了一場明星走場秀。
楚營中首先走來的,是兩排手執長戈的雄壯衛士,隨後,王級的衣冠、王級的儀仗,一切都是楚國“君王”的做派。全體觀眾的目光,閃光燈般亮成了一片,隨之,是一陣難息的騷動,各國代表開始七嘴八舌地竊竊私語了。楚國的公子圍閃閃亮亮的出場了,他平生最喜歡、最需要、最讓他找到自我的,就是這樣的場景、這樣的上場感覺了。
叔孫豹(魯國第二執政)驚歎:“楚君太氣派了,儀仗簡直超過了國君的派頭啊(暗指他儀仗比同天王)!”罕虎(鄭國前任執政子皮)扇風:“看!六名執戈的強壯衛士在前面走來了。”
當先趕來與晉國溝通的伯州犁(楚國大臣)冷笑:“大驚小怪什麼?這不過是寡君從左右兩廣中挑出來的(暗指楚君沒別的意思,就是隨意從軍中挑了幾人做護衛而已)。”
公孫歸生(蔡國聲子,即談論“楚才晉用”的那人)轉圈:“寡君住在蒲宮,那曾是楚“王”的別宮,本來就配有前導武士的(暗示楚君原本稱王,就該儀仗比同天王)。”
鄭國行人子羽(公孫暉)陰笑:“從軍中挑出衛士來,大概不會歸還軍中了吧(暗示楚君依舊打算把王級儀仗待遇固定下來)!”
伯州犁(楚)譏諷:“您(子羽)還是去擔心你們的子皙要作亂的事兒(指剛剛發生的鄭國動亂)吧!”
子羽(鄭國外交部長)反唇相譏:“我不擔心子皙(指動亂已經平息,鄭國有了新執政子產),我只擔心你。“當璧”的人(當壁、肘璧等情節見以前章節,這裡指公子圍的兄弟公子棄疾)還在呢,難道您就不擔心嗎(暗指楚國也有動亂的誘因)?”
國弱(齊國使臣)幸災樂禍:“哎呀,是啊!我真替你們倆擔心啊(暗指伯州犁與公子圍狼狽為奸,篡奪君權,今後不會有好日子)!”
公子招(陳國流亡公子)插嘴:“沒有憂慮哪會成功,你們倆該高興啊(暗指楚國內亂只會有利於敵對國)!”
齊惡(衛國大臣)點頭:“是啊!只要預見到了問題,值得擔憂也沒什麼禍患(純粹幸災樂禍,他認同並欣慰於楚國內亂對炎黃集團有利)。”
向戌(宋國左師)做老好人:“大國發令小國恭敬,我只知道需要恭敬一點(暗指雖然楚君儀仗比同周王,但只要晉國人採取預設態度,宋國寧願視而不見)。”
樂王鮒(晉君寵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