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吧!
張趯與祈午談判的很艱苦。楚國方面,明知道將來要被犧牲的伯州犁與伍舉態度嚴謹,幾乎是寸步不讓,條約上每一個詞句的字眼他們都要爭論,結果,條約的草案也大大脫離了原來的史實。
這份條約充滿了趙武式的風格,在春秋人看來,它簡直是一首饒舌歌曲,喋喋不休的將每一個字眼都陳列上去,以圖堵塞所有的漏洞。中華民族的文字也因為這份條約而向前邁了一大步。一百年後的孔夫子時代,中國總共有一千三百個字詞,這份條約上卻出現了很多新詞,使的詞彙量突破了兩千大關。
這年,春耕開始的時候,範鞅帶著軍隊姍姍來遲,他抵達郢都城下的時候,張趯與祈午正在愁眉苦臉的送別伯州犁與伍舉出營,兩人苦惱的笑著,憂慮的說:“明知道是一份不會遵守的條約,這兩人那麼死心眼做什麼?”
範鞅聽了這句感慨,笑嘻嘻的插嘴:“你們兩個人也是死心眼,明知道條約不會被遵守,還那麼認真幹什麼?”
張趯看見範鞅入營,熟絡的開著玩笑:“上次你父親、先元帥範匄主持與鄭國的盟約,那份盟約也是“城下之盟”,當初定盟約的時候,大家也知道那份盟約不會被遵守,所以留下了一個“戲盟”的稱呼。這次我們也在做同樣的工作,但先元帥範匄並不因為“戲盟”而鬆懈了自己的職責,有他做榜樣在前,我們怎敢因為自己的疏忽,而給列國留下笑柄。”
張趯這是順嘴誇獎範鞅的父親,範鞅聽了格外親切。國內人都說他父親貪婪,簡直到了毫無原則的地步,難得有一個人誇獎父親做事認真。範鞅上前拉著張趯的手,親切的說:“我南下的時候去見了智盈,如今那片項、養、頓三縣之地被人稱為“新智”,你們二位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嗎?”
第二百六十二章 他罵我了,兩次
祈午剛才沒說話,這時快如閃電的插嘴:“我們只知道遵守元帥的命令,看元帥馬頭所指而前進。”
張趯笑而不答……但範鞅是誰,他父親是晉國第二才子,範鞅的智慧也不簡單,他眼一眨,假裝沒注意眼前這二位疏離的態度,煽風點火說:“如今智氏離開了國內,元帥又有意讓國內每個大家族只保留一個卿位,那麼智氏留下的卿位空缺會讓哪個家族繼任?國內的中小家族都摩拳擦掌。張氏、祈氏能在這場談判中恪盡職守,我看下一個崛起的家族,必定是你們兩人當中的一個。”
張趯與祈午目光相互碰撞了一下,立刻躲避開來,兩人不約而同的衝範鞅拱手:“下軍將說笑了,我們身在軍中,只是聽從元帥的吩咐而已。”
範鞅拍著大腿大笑:“叔向在國內反覆說:元帥確立了軍功授爵制,是在確立規則,是在確立標準,這份獎賞制度告訴人們成功的標準,只要你達到了這個標準,那麼就應該獲得相應的酬勞。如今,經過持續多年的戰鬥,士族階層逐漸充實起來,大家都仰望著執政府,說:目前卿位出現空缺,大夫階層應該向上升一升吧?大夫升位而騰出的位置,應該由士族向上遷升一下,這樣才能顯出公平來。
我看,今後智氏常年在外,國內的事務無法關注,雖然它還可以掛一個正卿的名義,但這個名義只是給了智氏相應的級別待遇,國內的相應事物,終究要有人處理。你們不知道嗎?這次我們晉國三卿常年出戰在外,國內的事務幾乎癱瘓了,幸好執政府推出了所謂“聯合辦公”的辦法,才讓國中事務沒有積壓如山。
但我想,這種狀況終究要改變,而這次戰爭中暴露出的種種問題,以元帥的智慧,他回國後必定會想法解決。我準備進去跟元帥說:如今戰爭的規模越來越大,時間跨度越來越長,我晉國身為天下唯一的霸主,身為天下唯一“王”的管家,不能只有三個軍六個卿。比如這次兩軍出戰,三卿常年在外,國內就顯得運轉不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