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確實是華騰工業聯合體的一個分水嶺,一個真正開始嶄露出王者氣勢的一年。
華銀財團在金融服務業的強勢地位,決定了華銀財團不僅是整個華騰工業聯合體的潤滑劑,更是一個變速箱,一個加速器,一個發動機。
在造船業,華銀財團從2004年開始為國內造船業提供完整的服務,包括股份改革、企業改制、管理諮詢、財務投資、商業融資、債券發行、收購整合……以及推動技術研發、老舊船廠改造、新船區建設融資等等。
從2004年到2013年,中國造船業的進步速度是非常快,而且是以兩大巨頭並駕齊驅的速度發展,中船和中船重工旗下一共9個大廠,都是全球五十強造船廠的規模。
按照集團計算,則是僅次於韓系三巨頭的兩大全球性造船集團,在lngc、油輪、集裝箱船三大領域,同韓國競爭的非常激烈。
當然,華銀財團也一直在幕後推波助瀾,特別是這兩年,全球造船業危機很嚴重,日韓造船廠融資成本高居不下時,華銀財團依然給國內兩大巨頭提供非常寬鬆的融資成本,甚至親自介入船東訂單的談判,幫助兩大巨頭搶奪中東財團的郵輪和lngc船東的訂單。
現在是這麼一個情況,造船一般不虧,但要算是融資成本,那就一定虧。
韓資三巨頭的厲害之處就在於政府基本將稅收都減免了,即便如此,還是虧,由此可以想象,整個市場的競爭到底有多激烈。
中日韓三家為什麼能撐得住,歐洲美國為什麼撐不住,說白了都是財團優勢,只不過,中國這邊是兩個財團在撐,一個是華銀財團,另一個是比華銀財團更厲害的國資委財團。
去產能啊,去掉你的產能,日子就好過了。
大家這麼拼啊,拼啊,忽然有點覺悟了……中日韓想要拼死對手的造船產能,難度都有點大,當然,沒有關係,造船業的冬天都剛來臨,後面還慘呢,至少還有十年的冰川期。
這麼拼下去,拼到最後,估計也就中日韓三國還有造船業了。
中國這邊其實還有一招,爆兵,下餃子。
雖然中船和中船重的日子不好過,但是,乘勢併購的速度沒有減緩,反而加快,地方國企的十幾家造船大廠的併購計劃都提了上來。
華銀財團的優勢是前幾年在低端產能領域做的融資貸款業務很少,比四大行的日子好多了,呆賬率很低,現在就有做這種大規模併購生意的本錢。
國內現在的十大銀行,華銀財團實際佔據第四、第六、第八,十大保險公司,華銀財團佔據著第一、第四、第五,投行領域是絕對第一。
這還是隻比國內的金融業務。
這就意味著,華銀財團和韓國產業銀行、三星銀行、韓國進出口銀行、韓國第一銀行比拼實力時,一打四,很輕鬆,為國內兩大造船巨頭提供的融資成本低一點,基本也沒什麼壓力。
其實也沒低,只是和過去幾年維持在同一水平,沒有漲價罷了。
如今這年頭,拼的就是財團,沒有財團在幕後支撐,你都不好意思在東北亞做生意。
徐騰這麼做也是有原因的,千金買馬骨,做給其他央企看清楚,只要你和我合作,就算你這個行業遇到危機,我也不會和四大行那樣掉頭就跑,一點義氣都不講。
講真話,四大行這兩年的日子是有點緊,大量的貸款發到了地產和鋼鐵、大宗資產企業領域,抗壓能力還是比較吃緊的。
造船業是韓國工業的最大王牌,現在其實還保持著很大的優勢,包括日本也是如此。
在華銀財團和華騰工業聯合體的支撐下,國內兩大巨頭,十大船廠只是相對過去更厲害一些,技術和裝置上能夠正面交手,畢竟造船這個行業,說白了也是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