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66部分

當成了謙虛,不過卻也羨慕大唐人才濟濟,當然在杜憲的言語之中,他還聽出了一個更讓他心驚的資訊。

杜睿已經佈置好了一個局,到時候西域都護府,吐蕃都護府,甚至天竺都護府聯合起來,杜睿統領安西都護府之兵,正面牽制,吐蕃都護府出奇兵襲擾其側,天竺都護府直殺阿拉伯東方行省,滋擾其後方,到時候易布拉西?默罕默德不輸那才叫沒有天理。

乙毗咄陸可汗知道杜憲是故意將這個訊息透露給他的,不過現在對他來說,已經沒關係了,多年的奔波與挫折,已經讓他沒有了多少雄心壯志,如果杜睿當真能夠遵守承諾的話,他當然也不介意,做一個大唐的內附異族王,這或許就是突厥部眾做好的結局了。

曾經他也幻想著自己能夠成為阿提拉那樣偉大的人物,化作上帝之鞭,將歐羅巴攪個天翻地覆。

匈奴王阿提拉曾曾率領軍隊兩次入侵巴爾幹半島,包圍君士坦丁堡,亦曾遠征至高盧的奧爾良地區,最後在沙隆之戰才被迫停止了向西進軍。

然後在公元452年,阿提拉的軍隊越過了阿爾卑斯山侵入了羅馬帝國的核心地帶,義大利本土,他的軍隊摧毀了許多城市,並且把義大利東北的軍事重鎮亞基利徹底摧毀,使之永久地從地圖上消失。

羅馬皇帝瓦倫丁尼安三世被嚇怕,從拉文納逃到舊都羅馬,只剩下埃提烏斯留在北部死守,但所提供的支援卻很少。最後匈人軍隊在義大利北部的波河停止了攻勢,阿提拉接見了由教皇利奧一世,元老院首席議員阿維努斯及禁衛軍統領特里傑久斯等當時羅馬帝國內身份最顯赫的人所領導的議和使節團。

在一輪相議後,阿提拉決定接受議和條款並撒走,但他也同時警告如果羅馬帝國違反對霍諾利亞的婚約時,他會再次入侵羅馬。

對於阿提拉突然撒走的原因,歷史上有不同的說法。其中最可信的原因指出,阿提拉的軍隊當時可能受到軍糧短缺或瘟疫困擾,或者被拜占庭帝隊越過多瑙河侵擾後方所逼。而根據普利斯庫斯的記載,另一個可能的原因是因為阿提拉害怕會重蹈公元410年,西哥特王亞拉里克一世入侵羅馬城後不久暴斃的覆轍。這個由預言家阿基坦所發出的預言,經過畫家拉斐爾的畫筆與阿加第的鑿子美化後,在右圖形成了一幅由聖彼得和聖保羅保護著教皇,警告蠻族不得入侵“永恆之城”羅馬的畫像。

448年至450年,匈奴帝國在阿提拉的帶領下,版圖到了盛極的地步:東起自鹹海,西至大西洋海岸;南起自多瑙河,北至波羅的海。

在這廣大區域的一帶附屬國,都有自己的國王和部落酋長,平日向阿提拉稱臣納貢,戰時出兵參戰。在阿提拉死後,他的帝國迅速瓦解消失,使他在歐洲歷史中更富傳奇性。

()

在歐洲人的眼中,阿提拉被視為殘暴及搶奪的象徵,但同時相對地亦有歷史記載形容他是一個偉大的皇帝,尤見於古北歐的薩迦文獻記載中。

乙毗咄陸可汗就覺得阿提拉是一個偉大的草原英雄,他也曾幻想著,像阿提拉一樣,在歐羅巴建立一番豐功偉業,然而隨著大唐的日益強盛,以及杜睿的到來,他的這個心思突然淡了,他知道如果自己不選擇內附歸順的話,等到杜睿解決了易布拉西?默罕默德的大軍,接下來,一定會將突厥斬盡殺絕。

乙毗咄陸可汗沒和杜睿交過手,但是他很熟悉杜睿的行事風格,他知道杜睿絕對不會將一個威脅留在中亞,這個註定要成為大唐領土的地方。

而離開氣候酷熱,土壤貧瘠的中亞,到物產豐富,土地富饒的幷州去,或許就是突厥人所信仰的天神留給他們的最後一條路了。

歷史上的突厥人雖然被大唐驅趕到了中亞,但是最終他們逐漸的擴張至小亞細亞,日漸興盛,並最終在145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