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88部分

到機會;率領部屬逃離了匈奴。他們向西急行幾十天;這是一次極為艱苦的行軍。大戈壁灘上;飛沙走石;熱浪滾滾;蔥嶺高如屋脊;冰雪皚皚;寒風刺骨。沿途人煙稀少;水源奇缺。加之匆匆出逃;物資準備又不足。張騫一行;風餐露宿;備嘗艱辛。乾糧吃盡了;就靠善射的堂邑父射殺禽獸聊以充飢。不少隨從或因飢渴倒斃途中;或葬身黃沙、冰窟;獻出了生命。

最終張騫一行讓溫妮越過蔥嶺;到了大宛;向大宛國王說明了自己出使月氏的使命和沿途種種遭遇;希望大宛能派人相送;並表示今後如能返回漢朝;一定奏明漢皇;送他很多財物;重重酬謝。

大宛王本來早就風聞東方漢朝的富庶;很想與漢朝通使往來;但苦於匈奴的中梗阻礙;未能實現。漢使的意外到來;使他非常高興。張騫的一席話;更使他動心。於是滿口答應了張騫的要求;熱情款待後;派了嚮導和譯員;由大宛介紹;又透過康居;到了大夏。

大夏在今阿姆河流域。張騫這才找到了大月氏。十多年來;大月氏這個“行國”已發生了很大變化:一是在伊犁河畔受到烏孫的攻擊;又一次向西遠徙。

烏孫也是個“行國”;曾在敦煌一帶遊牧;受過大月氏的攻擊。後來匈奴支援烏孫遠襲大月氏;大月氏被迫遷到阿姆河畔;而烏孫卻在伊犁河留住下來。

自從大月氏到了阿姆河;不僅用武力臣服了大夏;還由於這裡土地肥沃;逐漸由遊牧生活;改向農業定居;無意東還;再與匈奴為敵。

張騫在大月氏逗留了一年多;得不到結果;只好歸國;回國途中;又被匈奴拘禁一年多。後來匈奴內亂;張騫才乘機脫身回到長安。

張騫出使時帶著100多人;歷經13年後;只剩下他和堂邑父兩個人回來。這次出使;雖然沒有達到原來的目的;但對於西域的地理、物產、風俗習慣有了比較詳細的瞭解;為漢朝開闢通往中亞的交通要道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張騫回來以後;向武帝報告了西域的情況。這就是《漢書?西域傳》資料的最初來源。之後;由於張騫隨衛青出征立功;“知水草處;軍得以不乏”;被武帝封為“博望侯”。

元狩四年;張騫第二次奉派出使西域。這時;漢朝業已控制了河西走廊、積極進行武帝時對匈奴最大規模的一次戰役。

()好看的txt電子書

幾年來漢武帝多次向張騫詢問大夏等地情況;張騫著重介紹了烏孫到伊犁河畔後已經與匈奴發生矛盾的具體情況;建議招烏孫東返敦煌一帶;跟漢共同抵抗匈奴。

這就是“斷匈奴右臂”的著名戰略;同時;張騫也著重提出應該與西域各族加強友好往來;這些意見得到了漢武帝的採納。

張騫率領300人組成的使團;每人備兩匹馬;帶牛羊萬頭;金帛貨物價值“數千鉅萬”;到了烏孫;遊說烏孫王東返;沒有成功。他又分遣副使持節到了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國。

元鼎二年張騫回來;烏孫派使者幾十人隨同張騫一起到了長安。此後;漢朝派出的使者還到過安息、身毒、奄蔡、條支、犁軒;中國使者還受到安息專門組織的二萬人的盛大歡迎。安息等國的使者也不斷來長安訪問和貿易;從此;漢與西域的交通建立起來。

元鼎二年;張騫回到漢朝後;拜為大行令;第二年死去。他死後;漢同西域的關係進一步發展。

漢通西域;雖然起初是出於軍事目的;但西域開通以後;它的影響;遠遠超出了軍事範圍。從敦煌;出玉門關;進入新疆;再從新疆連線中亞細亞的一條橫貫東西的通道;再次暢通無阻。

這條通道;就是後世聞名的“絲綢之路”。“絲綢之路”把西漢同中亞許多國家聯絡起來;促進了它們之間的政治;經濟和軍事;文化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