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龍旗);
創辦了中國第一家機器織布局……
在鐵路、電報、紡織等眾多中國近代化事業中他創造了47項第一。一個既熟
悉傳統,又開始瞭解現代的人,會在新舊交替中作出怎樣的決定。1871年,李鴻章辦外交的第二年,日本人又來了。這次,日本人任命大藏卿伊達宗城為全權大臣、升任外務大丞的柳原前光為
副使,前來天津同清政府談判。中方旨派李鴻章為全權大臣、應寶時、陳欽隨同幫辦,與日方談判。
不得不說到李鴻章的外交方略,他在給老師曾國藩的信中,將自己與“洋人”打交道的方法概括為“痞子手段”。在與伊達的會談中,他對伊達“翹然自負”、盛氣凌人、蠻橫無禮的態度極為反感,亦聲色俱厲地作了針鋒相對的反駁。對日本要與西方列強一樣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如在中國享受片面最惠國待遇等要求,中方斷然拒絕,表示中日間不能以“西約”為例,中日應締結平等條約,不能有來無往。
在這次談判中李鴻章的聲色俱厲給伊藤博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時的日本,尚無力與中國一戰。但在日本的堅持下,最後雖然沒有佔到便宜,卻和中國簽訂了一個對等的條約。對數千年來一直稱臣的日本而言,其實已是一個巨大的勝利。
《修好條約》第一條規定:“嗣後大清國、大日本國信敦和誼,與天壤無窮。即兩國所屬邦土,亦各以禮相待,不可稍有侵越,俾獲永久安全。 ”
李鴻章似乎成功了。史家唐德剛認為,近百年中國史上只出了兩個半外交家,周恩來和李鴻章兩個之外;顧維鈞算是半個。
梁啟超卻認為:“李鴻章之外交術,在中國誠為第一流矣,而置之世界,則瞠乎其後也。”在他看來,西方人認為李鴻章是大手段之外交家,實際上不過是小狡獪之外交家也。
以夷制夷。
這四個字就是李鴻章的外交訣。
中法之戰,欲以英德治法。中日之戰,欲以俄英治日。但這種外交術,當時即受到同為中興名臣的左宗棠的指責,“對中國而言,十個法國將軍,也比不上一個李鴻章壞事”;“李鴻章誤盡蒼生,將落個千古罵名”。
日本人回國了,他們開始舉全國之力準備一戰。
1874年4月,日本任命西鄉從道為“臺灣事務都督”,率日軍3000餘人,在琅嶠登陸,進攻臺灣。清政府集調軍隊準備抵抗,日本侵臺企圖沒有得逞。但同年10月兩國訂立的《北京專條》中,清政府不但沒有加以譴責,反而肯定日本出兵原為“保民義舉起見,中國不指以為不是”,等於變相承認琉球是日本屬土,助長了日本的擴張野心。
李鴻章曾經成功地使用“以夷制夷”術使英國給日本施加過壓力,但是由此帶來的另一後果則是日本窺清中國不想開戰的意圖。
1876年,日本強迫朝鮮簽訂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江華條約》,三年後又正式吞併琉球,改為沖繩縣,此後更在朝鮮接連製造的壬午(1882年)事變和甲申(1884)政變,但此時在朝鮮主事的外交官袁世凱嶄露頭角,他相當強硬地插手朝鮮事務,使日本兩次無功而返。
乙 和尚的理想(3)
開戰,開戰!
在日本上層的官僚中,不斷髮出這樣的聲音。
1886年,日本軍部首腦、參謀總長山縣有朋派參謀本部第二局長小川又次中佐到中國做廣泛調查,回國後,他提出了名為《討伐清國策》的報告書,主張在1892年前完成對中國作戰準備,以便有機可乘時,突然發起攻擊。
這是一個相當詳細,而又極端狂妄的征戰計劃。
在小川的攻略圖中,第一步的略取目標是將盛京蓋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