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
這一晚,趙出真與眾臣商議到半夜才回來。回來後,他沒有回到寢房與玉紫和孩子睡在一起,而是睡在了書房。
他不過睡了一個多時辰,早早的,玉紫便聽到他的腳步聲。
轉眼,一天過去了。
三國攻趙的震撼訊息,已傳遍整個邯鄲城。人心惶惶之際,來自各國的商人開始收拾行裝,急急回國。而那些賢士劍客,則紛紛向趙出和大臣們自薦。
一直到第三天,一個太監的聲音才尖哨地響起,“宣,玉姬晉見。”
殿中,玉紫福了福,應道:“諾。”她伸開雙臂,在宮婢們的服侍下,換好衣袍。
玉紫來到土臺九層主殿時,那裡安靜一片。
玉紫提步入內。
殿中,只有趙出和拓公等十幾個大臣。
聽到玉紫的腳步聲,他們回頭看來。
昏黃的光線中,玉紫走到殿前十步處,朝著端坐在主塌上,冠冕下的珠簾晃動,臉孔明暗不定的趙出盈盈一福,清脆地叫道:“妾見過大王。”
“坐吧。”
“然。”
一個宮婢搬來塌幾,她把這塌幾放在主殿之下,過道之中。
玉紫一坐下,便對上了十數雙盯來的目光。
冠冕下,趙出定定地盯著玉紫,沉聲說道:“此戰,關於趙國存亡,姬不止是一個婦人,還不曾為將,不曾經歷過兵戎生涯,由你主帥,諸臣實是不安。這些你可知道?”
玉紫微微低頭,應道:“妾知。”她的聲音響亮有力。
趙出盯著她,道:“坐在這裡的,都是孤的重臣,是趙國的忠臣。對於魏國,姬有什麼好計策,不如說出來。如果計策可行,孤或可從權。”
玉紫也知道,這麼重大的事,不是她含糊其辭便能掩過去的。她還真的必須把心中的所思所想跟他們交代清楚。
當然,這些事,昨天晚上她便已想明白了,也想好了怎麼措詞。說實話,她本來是很心虛的,可經過幾個晚上的尋思又尋思,心中還真的覺得自己這個主意不錯。
於是,她抬起頭來。
昏暗的光線中,玉紫把自己的計策,娓娓說出。
聲音一落,眾臣交頭接耳地議論起來。
好一會,曾是沙場悍將的拓公站了起來,他朝著趙出雙手一叉,朗聲道:“大王,姬之策,可行!”
另一個將軍也站了起來,他皺著眉頭,聲音朗朗,“大王,玉姬之策,聽起來頭頭是道。至於實施起來如何,還是未知之數。”頓了頓,他續道:“然,我趙國已無善策,或可一用。”
得到兩個老將的贊成,玉紫暗暗鬆了一口氣。
這時,另一箇中年將領也站了起來,他向趙出說道:“如此大事,不可全託於一個婦人。臣以為,此戰還需名將把關,姬可以從旁周旋發力。”
這話又是贊成了。
趙出點了點頭,向那中年將領說道:“卿所言甚是有理。”
接下來,又有幾個大臣站了起來,這些大臣中,只有二人是反對的。
半響後,趙出轉頭盯向玉紫,他沉聲說道:“交給姬十五萬軍卒,不是不可。”
“謝大王。”
趙出搖了搖頭,道:“孤只有一個條件,姬出征之事, 當秘而不宣。”
眾臣鬆了一口氣的同時,玉紫朗聲應道:“然。”
趙出目光瞟向眾臣,片刻後,他咬了咬牙,冷聲說道:“此事若是有誤,姬當何罪?”
這是要她立軍令狀了。
眾臣同時露出喜色來,他們轉過頭,一瞬不瞬的等著玉紫的決定。
玉紫低下頭來,狠狠地吸了一口氣,然後她抬起頭來,雙眸明亮地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