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與共贏,這是一個科研工作者或者說學者需要具備的基本素質。 西南聯大是在特殊時期下的特殊產物。 在那個國破家亡,大部分國土淪喪的年代,這是中國歷史上最好的大學,也是華國曆史上辦學條件最簡陋的大學。 它誕生於那個山河破碎的年代,僅存在8年,卻創造出了華國教育史上至今無法超越的神話,它在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為國家和人民培養出了一大批足以改變世界的國之巨匠,從這裡走出的學子,其中諾獎獲得者就有兩位,5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8位兩彈元勳,174位兩院院士…… 它是無可爭議的中國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瑪峰!不可複製、無可匹敵的存在。 而當初…… 在那個整個華北都再也容不下一張安靜的書桌的年代,清、北、南三所國內頂尖大學在長沙成立臨時大學,好景不長,長沙淪陷…… 只得再次南遷昆明,這次南遷無疑是中國教育史上最偉大的長征…… 等待聯大師生的不是安逸的生活,而是無法想象的艱苦,缺乏經費、缺少校舍、甚至沒有建設校舍的材料,缺乏辦學所需要的一切,哪怕是一張木板都彌足珍貴,甚至連溫飽和安全都毫無保障。 時任西南聯大校長的梅貽琦先生邀請當時同在聯大的建築大師梁思成夫婦設計校舍,連續改了三版,從現代化的校舍到磚瓦房再到土坯房,一改再改,梁思成甚至憤怒悲吼:見這樣的校舍,何必用我這樣的建築大師。 梅貽琦先生潸然淚下:因為……我們連建這樣的校舍的物資和資金都不夠,所以才更需要你。 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學子們圍坐在草坪上,藉著昏暗的汽油燈,聆聽教授們的演講; 在風雨裡,從屋頂的空隙中漏下的雨水打溼了衣衫,陳岱孫教授無奈寫下“靜坐聽雨”的箴言; 缺少最基本的木材,做了課桌就沒有椅子,聯大的師生做出了教學史上最奇葩的“火腿椅”,兼具桌椅的功能; 食堂小到只能站著吃飯,一邊吃,一邊挑出飯裡的石子和沙粒; 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西南聯大的師生堅持辦學,保留和傳承了國之文脈,西南聯大幾乎囊括了所有近代學科的奠基人; 聞一多、朱自清、沈從文、錢鍾書等文學大師在這裡培養了又一代大師; 鄧稼先在這裡開始了他的科學事業; 錢穆在這裡寫下了《國史大綱》; 華羅庚在這裡完成了他的數學成名作《堆疊素數論》; 所謂大學者,非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在這裡,前後一千多名學子捨身報國,投筆從戎,在這裡“剛毅堅卓”的校訓成了一個時代的真實寫照,在這裡,而今依舊在回想著“千秋恥、終將雪、中興業、需人傑”的西南聯大校歌…… 周戎回想著關於西南聯大的一切,如果自己的猜測是真的…… 對於這個時代的學生而言,後面出現的所有教學、考試、選拔條件都將是顛覆認知的,他們至少需要對“聯大精神”有個初步的認知,因為時代的改變,這個時代的人已經很難理解先輩們的所作所為,更無法理解那種“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滿腔熱忱。 晚餐結束,督導組通知了第二天上午課程的時間和地點以及科目。 地點在圖書館公共教室,6點開始,科目高等數學…… 周戎顧不上在餐廳哀嚎的學生們,直接招呼人出了餐廳,回到圖書館之後,周戎把自己的猜想告訴了幾人。 柳麗彤、馬薇薇、陳思琪表現的很平靜,似乎也有猜到,多少有點出乎周戎的預料。 王二龍、田凌雲一副無所謂的樣子,大有一種,反正我就這水平了,愛咋咋地的混不吝派頭。 師琳娜顯得很興奮,李文生一把一把的揪頭髮:“不是說好的就參加個比賽嗎……” 等到幾人前後差不多完成今天的作業的時候已經將近凌晨一點了,周戎查了下自己的稿件,差不多有30頁,一萬五千字,當他看到柳麗彤的稿件的時候,一陣頭皮發麻,寫了快半本了。 柳麗彤一邊整理稿件一邊感慨:“就這樣吧,匆忙之下只能寫到這個程度了……” 馬薇薇打著哈欠將稿件扔給周戎,示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