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72章 伐交、伐謀

後來,南唐後主李煜有詞《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園》雲: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這“沈腰”就是指沈約因生病而漸瘦的身體。

這些都是後話。

沈璞手下軍隊,多數早就被抽調去北伐了。

沈璞繼承了乃父基因,對軍情大局有全面分析。

他接任盱眙太守時,正值宋國準備二次北伐。

沈璞清醒認識到:以宋國如今的國力和軍事人才,不足以支撐對魏國全面進攻。

尤其當聽說,東線先鋒主力統帥是王玄謨時,沈林子忍不住暗自搖頭。

他的級別不高,且祖輩、父輩無一人存世。對國家大事,他沒有資格議論。

沈氏家族主脈是沈慶之那支,他們與沈田子\/沈林子暨沈璞這支有世仇。

沈璞不但不能指望他們,他們不踩自己已是萬幸。

盱眙郡內的兵力被抽調,大戶人家的錢財被國家借走1\/4。

沈璞感到:假如宋國北伐失敗,盱眙很有可能成為前線戰場。

自己身為盱眙太守,應該早做準備。

從這樣思路出發,沈璞力排眾議,做了幾項工作:

1.加固盱眙城牆。

盱眙城位於淮河南岸。

一直以來,盱眙父母官的思路是:若大局不保,則盱眙保之無用。所以不大重視盱眙城防作用。

沈璞認為不然。

他覺得,即便魏軍殺到盱眙,他們也不可能將淮河以南全部佔領。

入侵淮南之敵軍必不久留。

只要盱眙頂住來犯之敵,則大敵退去時,盱眙城內就免了遭受塗炭。

而要想頂住北軍入城,則盱眙城牆必須加寬、加高、加固。

於是,沈璞在任內,把盱眙城牆整體修補了一遍。

2.儲備糧食。

城牆加固了,真正要頂住敵人,還要準備持久戰。

那麼,糧食就是一切的基礎、根本。

3.招募工匠,鑄造兵器。

這個時期,由於全國備戰北伐,兵器非常緊俏。

購買兵器的話,價格高、也不容易。還有可能被截胡。

沈璞開出優厚條件,儘可能從各地招募鐵匠、木匠、工匠,加緊鑄造兵器。

兵器工業產業化、一體化發展,帶動了人流、商業、稅收,反哺了盱眙經濟。

在沈璞的經營下,沒被魏主放在眼裡的盱眙城,其實有一定實力。

目前,盱眙城牆堅固,糧草充足,有職業軍士4千人、聯防民兵一萬人。

盱眙整體防禦能力,還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