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94章 後宮瑣事

宋國皇帝劉義隆子嗣眾多。

劉劭是嫡長子,六歲被冊封為太子。

他的母親就是袁皇后。

這位太子後來長得身材高大,國字臉,劍眉星目,一副君臨天下的樣子。

劉義隆非常喜歡他。

很長時間,宋國皇帝和太子的關係一直十分融洽,堪稱父慈子孝。

父子關係出現公開裂痕,是在皇帝有意發動二次北伐時。也就是元嘉二十七年,即公元450年。

父子二人對是否應該發動第二次北伐戰爭,存在巨大分歧。

劉義隆登基二十多年,對自己的文治成就,既頗為自豪,也心有憾焉。

因為他知道自己在武功方面毫無建樹。

他決意北伐,建立不世武功,成就文武雙治的美夢。

時任彭城太守的王玄謨,是追隨先帝劉裕的老臣。

他本來是謝晦手下得力干將。在四位輔政大臣廢黜皇帝劉義符的策劃中,相當活躍。

不過,他感覺敏銳,擅長逢迎。在察覺新皇帝劉義隆對幾位輔政大臣不感冒時,他立即轉向,投靠皇帝。

投名狀就是為皇帝監視自己頂頭上司謝晦。

劉義隆順利收拾徐羨之、謝晦等幾位輔政老臣,王玄謨的情報有大作用。

得知劉義隆想發起北伐之戰,王玄謨立即跳出來支援,並廣泛收集材料、引經據典論證北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王玄謨因此得到皇帝格外青睞。

徐湛之時任中書令。也就是中書省第一把手。

他是劉義隆大姐、會稽長公主獨子,比劉義隆大13歲。

自從彭城王劉義康出事以後,錄尚書事之位一直空缺著。

徐湛之以中書令身份成為朝廷實際首宰。

他也極力贊成北伐。

大力支援北伐的臣子,還有吏部尚書江湛等人。

劉劭時年27歲,在太子之位上坐了超過20年。

他對世界局勢、國家大政、朝堂瑣事都知之甚深。

劉劭認為,宋國發動北伐的條件很不成熟,貿然行事可能給宋國帶來巨大災難。

劉劭身為太子,不願自己將來接手爛攤子。

他堅決反對北伐,並公開宣稱:徐湛之、江湛、王玄謨之流,皆為國之禍害。

二次北伐的最終結局,果然是劉劭擔心的那樣。

魏國國主拓跋燾兵臨建康城對岸、飲馬長江時,劉劭更加厭惡徐湛之、江湛,曾當著二人的面,向皇帝上奏,請求誅殺二賊。

但劉義隆沒有答應。

袁皇后生下太子劉劭、東陽公主劉英娥後,皇帝劉義隆得到大美人潘淑妃。

潘淑妃號稱絕世美人。劉義隆對她寵愛有加,遠超皇后和其他妃嬪。

袁皇后本家雖是高門士族,卻並不富裕,有些排場常常需要她接濟。

而劉義隆生性節儉。

除了對五弟劉義恭和寵妃潘淑妃,皇帝對其他人都很吝嗇,包括對皇后。

即便是袁皇后開口,得到的錢財也不過3、5萬錢。

皇后起初並不在意。

潘淑妃出身小族,本家原來較寒酸,她也經常拿錢回父母家。

這也不算什麼。

但袁皇后偶然聽說,皇帝給潘淑妃的零花錢,動輒幾十萬。

袁皇后便想驗證一下。

她有次故意對潘淑妃提起父母家有急事需30萬錢,而自己手頭拮据,有些煩心。

潘淑妃不知是圈套,立即大包大攬,說自己去想辦法。

很快,潘淑妃拿來30萬錢給袁皇后,說是從皇上那裡“搞”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