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結束了戰亂;大力發展生產,興修水利,力除腐敗,為大明前期的繁榮安定局面奠定了基礎。
那會兒,學士宋濂曾將南宋理學家真德秀所著經世書籍《大學衍義》進獻給朱元璋,受到朱元璋的重視。
朱元璋小時候家裡窮,沒讀過書,算得上是大字不識一籮筐。
但當了皇帝之後,他深知讀書和知識的重要性,便日夜苦讀,倒也對儒家經典知之甚詳。
《皇明寶訓》中,記載了朱元璋的一則閱讀感想:
“朕始以為儒、吏不可信任,宦者則出入宮闈,撫育恩厚,情意相接,有所付託,必不負朕。及讀《大學衍義》,乃見宦官用事、敗人國家者甚多。雖曰宦官之過,亦人主寵愛之使然。向使宦者不得典兵、不得典政,雖欲為亂,其可得乎!”
在總結歷代專制統治的經驗之後,朱元璋亦曾發出慨嘆:“本於心者,道德仁義,其用為無窮;由乎法者,權謀術數,其用蓋有時而窮。”
孔子是開創儒學的宗師,對孔子的祭祀成為了尊崇儒學的象徵。
與多數開國帝王一樣,朱元璋剛剛即位時,就下令以太牢之禮祭祀孔子。
儒學能在歷代獲得成功,並深受上層領導者的喜愛,其中的一大原因是其對教育的重視。
朱元璋當然知道這一點,便大力發展以儒學、理學為官方學術的官方教育。
在其推動下,明朝成為第一個明文規定在全國的各郡縣都要建立官辦儒學的王朝。
對他來說,儒家也好,佛門、道教也罷,都只不過是維持統治的工具罷了。
站在上位者的角度來說,他當然希望這件工具越好用越好,並不希望這件工具會有自己的想法,這樣就不容易掌控。
所以,後來朱元璋下令,開科舉考試時,要從《四書》、《五經》中出題,並形成了完備的制度。
又命東閣大學士吳沉等人根據‘敬天’、‘忠君’、‘孝親’三個方面,從儒家經典中選擇與之相關的內容相結合,專門編成書,以便形成全國上下思想的一致性。
以此來禁錮讀書人的思想,更好的維護朱家天子的統治地位。
同樣,朱元璋也不是安份守己的人,他喜歡大膽質疑後儒的註釋,直接對經典做出自己的解釋。
但是,他的註解,是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二次創作,並未脫離原有的樊籠。
是以,在看到曹正淳的話後,朱元璋才頗感興趣。
以這種離奇的角度來註釋《論語》,這個作者一定是一個離經叛道之人。
或許,只有後世那種思想解放的時代,才會有這種人存在的價值和生存的機會吧。
王磊:“好離奇的說法,但細細想來,這種註釋,也沒什麼不對啊!”
紀寧:“確實如此,畢竟,孔聖生存的那個年代可不太平,若是隻靠仁義道德,怕是早就墳頭草都三尺高了!”
洪易:“歪曲儒家經典,邪徒也!”
方運:“嘶這個人,我一定要認識認識!說不得,我的證道之機就出現在此人身上了!”
周青:“嘿,有機會,我問問孔子!我這方世界的孔子可是一位大能者!”
【管理員】方寒:“方運,本家兄弟,此話可當真?你真的感覺到了證道之機?”
【管理員】秦羽:“如果真的能讓方運兄弟證道的話,那這人的話倒也不無道理!”
【管理員】武當張道人:“不錯不錯,一定要重視,哪怕是隻有很微小的機會證道,也絕不能錯過!”
看到方運的話,大家更是來了興趣。
當然,眾人倒是沒有懷疑方運的話。
方運的世界,以才氣大道為主流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