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督問這些所謂何事?”。
“五品的郎中和知州?這兩個官位都不太好!”劉都督搖了搖頭說道:“勞煩馬大人再想一想,還有沒有其他的官位?我有一個侄子也中了今科進士,現在翰林院任職,年輕人好動,想到偏遠的地方鍛鍊一下,還望馬兄成全!”。
“偏遠的地方?我想起來了,左天的邸報上說蘭州府知府馮大人在指揮對敵做戰的時候不幸身亡,朝廷剛剛接到報告,還沒有安排新的知府人選,不過雖然知府是正四品官吏,但是蘭州處於和蒙古人交鋒的前線,只怕是。。。。。。”。馬大人偶然想起了做天的邸報,雖然正四品官員很誘/人,但是蘭州實在是太偏僻了,而且還經常發生戰亂,他可不以為劉都督會讓他的侄子到那裡做官。
“蘭州,正四品?這實在是太好了,就那裡了,由一個從五品的侍讀學士一躍成為正四品大員,我想他對這個官職一定會很滿意的!”。劉都督喃喃自語道。
他以前也在西北軍中待過,雖然已經過了十幾年,但是他多少還是有些影響力的,只要上了戰場,想將一個人置於死地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
“新科進士,從五品侍讀學士?劉都督所指的不會是李探花吧,李探花乃是皇帝身邊的紅人,讓他去偏遠地方任職絕對是不行的!”。
馬大人立即明白了過來,李探花是李閣老的未來女婿,李閣老怎麼會捨得讓他前去冒險。
只是劉都督堅持要請他幫這個忙,馬文升實在是沒有辦法,最後只得將這個責任給推了出來:“蘭州乃是軍事重地,知府的任命一向都是由吏部和兵部共同決定,明天早朝的時候我就將你的建議說出來,請皇帝和各位大臣共同裁決吧!”。
劉都督無奈點頭答應了,他自己也清楚這麼大的事情一定不能在私下裡解決,皇帝過問是必然的。
早朝的時候吏部尚書馬文升向皇帝上了一本,蘭州乃是軍事重鎮,知府的位置一定不能長時間懸空,他建議由翰林院的李探花填補這個空缺。
“由從五品升遷到正四品也算是一個不小的提升,只是李凌是否能夠勝任呢?兵部怎麼看這件事情?”。皇帝聽到事情和李凌有關係他就立即謹慎了起來。
李凌為朝廷做了太多的事情,皇帝自然有責任保護他的安全。
兵部尚書劉大夏出班回答道:“陛下,李探花先前在海上剿滅過海盜和倭寇,他確實是知兵之人,而且李探花所率領的三千部卒各個驍勇善戰,若是去了西北,對整個戰局都是大有裨益的,臣認為這蘭州李凌去的!”。
劉大夏卻不是故意針對李凌。他相信對方的能力,眼饞李凌所統轄的三千驍勇。
“皇上,李凌僅僅只有十六歲而已,要他一個少年去統領偌大的蘭州府,只怕是有些不妥吧!”。李閣老聞聽要將李凌送到邊關,他大驚失色,邊關雖然好立功,但是也很危險。
固原、大同是蒙古小王子部時常入侵的地方,兩地戰亂不斷,李凌若是去了那裡為官,他還不得擔心啊!
李閣老的話也非常有道理,讓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到前線為官,實在是有些不通情理。
皇帝有些躊躇了!
“皇帝三思啊,有志不在年高,李凌帶兵有方,現在國家有難,他怎麼能不站出來?”。內閣大臣劉吉眼見皇帝開始動搖,他立即就站出來了。
這老傢伙只所以要這麼做其實完全是出於私心。
他將自己的孫女兒嫁給了林三卻惹怒了林三的妹妹和巧兒。
兩女當初離開林三的喜宴以後卻想要去尋找李凌的,但是不知道是何原因兩女卻改變了路線。
幾天之後劉家家丁竟然再也追蹤不到兩女了!
以著劉吉的想法,自然是要將李凌打發的遠遠的,一來他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