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
透過表象和類比,就可以預知對方下一步的變化。
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辭也。
透過對方的事情和言辭的表象進行類比推理。
以無形求有聲。其釣語合事,得人實也。
用隱蔽無形的語言釣取對方滔滔不絕的說,再透過他說的話類比他乾的事,就可以得到對方的真實意圖。
其猶張罝網而取獸也。多張其會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釣人之綱也。
有如張網捕獸,就要多在野獸常常出沒的地方佈設,按照他的生活規律行事,必然自投羅網。這就是釣人的方法。
常持其綱驅之。己反往,彼復來,言有象比,因而定基,重之、襲之、反之、復之,萬事不失其辭。聖人所誘愚智,事皆不疑。
按照這個規律去說服別人,你來我往,利用語言的表象和類比作為基礎,重(重複)、襲(出擊)、反(反對)、復(順應),萬事不離宗旨。聖人用這種方法誘導聰明的或愚蠢的人,沒有人能夠懷疑。
筆者感悟
鬼谷子闡述了透過“表象”、“類比”,從而推測出事物未來的變化趨勢的方法,這是一種中國人的大智慧。
任何語言表述,都是為了表達出語言內容,無論表達的內容是“真”還是“假”,都會形象的反映在聽者的腦海之中,就是這個“形象反映”,給我們提供了足夠的想象空間。無論什麼事情,都會有前因後果,正是因為有前因和後果這樣一個前後過程,就給我們提供了前後類比的依據。有了“表象”和“類比”這兩種思維方法,就為我們深入探索別人內心世界指明瞭方向。
在與人交談的過程中,要仔細凝聽別人的陳述,根據聽到的內容,分析他言詞的內涵,從而剖析他的內心世界。在凝聽的過程中,如果出現和自己的預謀有不相吻合的地方,不能窮追不捨,要不動聲色,採用反向思維的方法,把他的所作所為和他的言談舉止進行類比、推理,必然可以推測出正確的判斷。
人的語言總有與之相匹配的表象,任何事物所呈現於人們眼中的現象都是可以進行類比的。這就給我們剖析事物的本質提供了前提,透過事物的表象進行類比,就可以預先預知到事物下一步的變化趨勢了。
觀察一個人的所作所為,再透過他的言談舉止,進行對比、類推。用隱蔽無形的眼光觀察,再用巧妙的語言技巧誘導對方滔滔不絕的陳述,再透過他說的話類比他乾的事,就可以得到對方的真實意圖。有如張網捕獸,就要多在野獸常常出沒的地方佈設,按照他的生活規律行事,必然自投羅網。這就是誘導人的方法。
利用語言的表象和類比作為基礎,按照這個規律去說服別人,反反覆覆、你進我退、你來我往,萬事不離宗旨。有大智慧的人利用這種方法誘導聰明的或愚蠢的人,沒有人能夠懷疑,可以達到神出鬼沒的境界。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張儀兩次戲懷王
張儀兩次戲懷王
張儀的外交謀略就是:連橫破合縱。按照當時的局勢,能夠與秦國爭奪天下的只有齊國和楚國。齊楚一旦合縱,如果秦國準備攻打齊國,楚國必然相救,秦國想稱霸天下只怕是很難。
公元前三一三年,秦王派遣張儀出使楚國。
楚懷王聽說張儀來楚,安排他住在上等館舍,並親自接待。懷王問張儀說:您來我們楚國有何貴幹哪。張儀對懷王說:“大王如果能夠關閉邊關與齊國斷絕來往,我願獻上商於地區六百里的地方給楚國。秦王也將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大王,秦、楚兩國永遠成為親如兄弟的國家。這樣一來,北面削弱齊國,西面有利於秦國,您看怎麼樣?”懷王非常高興,採納了張儀的意見。群臣都為此向懷王賀喜,唯有陳軫向懷王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