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部分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對於自身的疾病以及社會上的一切壞事,都不能諱疾忌醫,而應防微杜漸,正視問題,及早採取措施,予以妥善的解決。否則,等到病入膏肓,釀成大禍之後,將會無藥可救。

第三節:化危

第三節:化危

事之危也,聖人知之,獨保其身;因化說事,通達計謀,以識細微。經起秋毫之末,揮之於太山之本。其施外兆萌牙孽之謀,皆由抵戲。抵戲之隙為道術用。

筆者字面理解

事之危也,聖人知之,獨保其身;

聖人知道事物已經發展到很危險的地步的時候,明哲保身才是上策;

因化說事,通達計謀,以識細微。

透過細微的小事,洞察未來的變化趨向,制定相應的計謀,進行說理活動。

經起秋毫之末,揮之於太山之本。

驚動秋毫之末的小事,就可以撼動泰山一樣的大事。

其施外兆萌牙孽之謀,皆由抵戲。抵戲之隙為道術用。

要根據事物變化的徵兆,制定細緻入微的計謀,在事物變化處於萌芽狀態的時候,進行實施,就是“抵戲”之術的運用,由此觀之抵戲就是一種道術。

筆者感悟

鬼谷子闡述了危難之時力挽狂瀾的方法。

時局已經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時,大智慧的人在這種情況下,是不會迎著風頭上的,首要任務是保全自己的生命安全。在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靜觀事態變化。

重點把注意力放在變化徵兆上,根據變化徵兆預測變化趨勢,根據變化趨勢制定應對謀略。謀略一定要周密,一定要有震撼力,一旦付諸實施,必須要產生“經起秋毫之末,揮之於太山之本。”的效果。這就是力挽狂瀾的方法。

根據事物變化的徵兆,制定細緻入微的計謀,在事物變化處於萌芽狀態的時候,最好治理,付出的代價也最小,這就是“抵戲”之術的運用。

鬼谷子告訴我們,大智慧的人是不會等到事物已經變化以後,才開始應對的。他們之所以能夠超凡,就是因為他們不會跟著變化的屁股後面跑,而是走在變化前,在變化還處於萌芽狀態的時候,他們已經應對完畢了。 。 想看書來

吳使力挽狂瀾

吳使力挽狂瀾

春秋末期,諸侯之間相互併吞,戰火連綿。楚國擁有精兵強將,沃野千里,楚王藉此稱霸,決心攻打吳國。當時吳國勢單力薄,哪是楚國的對手。

於是吳王急忙派使臣率人前去慰勞楚軍,想阻止戰爭的爆發。

楚將收下吳國送來的金銀玉帛和佳釀美粟後,傲慢地瞟了吳國使臣一眼,喝道:“捆起來殺掉,用這個使臣的血塗抹戰鼓。”

使臣爭辯道:“將軍,我們誠心慰勞,可不能斬來使呀。”

楚將捋了捋油黑的絡腮鬍須,哈哈大笑:“慰勞?這叫朝貢!你們區區小國,只要楚兵每人吐一口唾液,便可淹死你們的臣民。難道還要禮遇你這種弱國賤民嗎?”

使臣眼看就要被五花大綁,坐而待斃,決心自我拯救,不辱使命。忽然放聲大笑起來:“這次到楚國,果然吉利!這是吳王的恩德呀。”

楚將被使臣的朗聲大笑弄糊塗了,問道:“你來時占卜了?”

使臣微笑地點點頭,說:“很吉利呀。”

楚將冷冷地譏笑道:“可現在我就要把你殺了,吉在哪裡呀?”

吳國使臣挺前幾步,坦然地答道:“你若把我殺了,這正是吉利之所在。因為吳國派我來,本來就是要試探將軍的態度。如果將軍發火了,那麼吳國就將深挖護城河,高築壁壘,全民皆兵,與楚軍決一死戰;如果將軍態度和緩,那麼吳國就不相信楚國會去進攻,防守就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