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時,百姓常常攔住傳旨使臣的路,要求朝廷讓范仲淹繼續留任。
皇佑三年(1051年),范仲淹又移任青州。這裡的冬寒,加重了他的疾病。第二年(1052年)調往潁州,他堅持扶疾上任。但只趕到徐州,便溘然長逝。享年六十四歲。是年十二月葬於河南洛陽東南萬安山,諡文正,封楚國公、魏國公,有《范文正公集》傳世。這時,范仲淹積蓄已盡。一家人貧病交困,僅借官屋暫棲,略避風雨。
范仲淹死訊傳開,朝野上下一致哀痛。包括西夏、甘、涼等地的各少數民族人民,都成百成千地聚眾舉哀,連日齋戒。凡是他從政過的地方,老百姓紛紛為他建祠畫像,數百族人來到祠堂,像死去父親一樣痛器哀悼,根據他的遺願,遺體沒有運回原籍蘇州,而是葬在他母親長眠的那塊地旁——洛陽南郊萬安山下。范仲淹的行動和思想,贏得幾代人的敬仰。歷代仁人志士也紛紛以范仲淹這位北宋名臣為楷模,學習和效法。朱熹稱他為“有史以來天地間第一流人物!”千載迄今,各地有關范仲淹的遺蹟始終受到人們的保護和紀念。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袁了凡改變命運
袁了凡改變命運
袁黃(1533…1606),初名錶,後改名黃,字慶遠,又字坤儀、儀甫,初號學海,後改了凡,後人常以其號了凡稱之。
袁了凡是明朝重要思想家,是迄今所知中國第一位具名的善書作者。他的《了凡四訓》融會禪學與理學,勸人積善改過,強調從治心入手的自我修養,提倡記功過格,在社會上流行一時。
了凡先生幼年喪父,依從母親的希望棄學從醫。有一次了凡採藥路過慈雲寺的時候,遇到一個鶴髮童顏的孔老先生。老先生勸了凡先生求功名走仕途,並給了凡先生算命,說他能夠考上秀才的最高階別,官可以做到四川的一個縣令,沒有後代,只能活到53歲。
了凡按照孔先生的建議開始棄醫求學,果然考取秀才,後來的經歷都被孔先生一一言中。了凡先生開始相信命運了。既然命運都是天定不能改變了,還有什麼可奮鬥的?從此開始消沉了。
公元1569年,了凡先生到棲霞山拜訪雲谷禪師,對坐一室,三晝夜不瞑目,沒有任何雜念。
雲谷禪師非常驚奇,問他:“靜坐三日,為什麼沒有任何雜念?”
了凡就一五一十的把孔老先生給他算命的事告訴了雲谷禪師。
雲谷禪師說:“太甲說:‘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詩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孔先生算你不能登科第,沒有後代,這是人的命運,就叫做‘天作孽’,這是可以透過努力改變的;你要修煉道德,多行善事,多積陰德,這些都是你自己所積的善德,哪有得不到回報的?”
了凡深受啟發,決定行善事三千件,記錄善事與不善事,每做一件不善事,就要抵消一件善事。
公元1570年科舉考試,孔先生算應該考第三名,結果考了第一名,命運已經開始改變了。公元1581年喜得貴子。公元1586年考中進士,被朝廷任命為河北省寶坻縣做縣長。過了七年升拔為兵部“職方司”的主管人。
老子說:“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袁了凡矢志不渝的行善積德,終於改變了自己的命運。為教育後代,袁了凡先生將自己所經歷,改造命運的種種考驗,告訴他的兒子;要袁天啟不被命運束縛住,並且應竭力行善,“勿以善小而不為”;也必須努力斷惡,“勿以惡小而為之”;如此,則一定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所謂“斷惡修善”,“災消福來”,這是改造命運的原理。
東坡肉的來歷
東坡肉的來歷
蘇軾(1037年-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