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孫瓊就將接待規格的猜想給放下。 “諸位還有公務,便以水代酒,某敬各位一杯。” 孫瓊端著杯子站起身,其他人也都舉起杯子,湯書偉笑道:“承蒙孫知府接待。” 開場不一定需要酒,一個乾杯,就足夠開啟氣氛。 “南直隸海鹽,以揚淮為最,此番專員來揚州,什麼時候去視察鹽場?” 孫瓊將話題轉向重點,也不算是打探,畢竟文書都下來了。 “不是視察,只不過是去考察些地方。” 湯書偉放下筷子,看向孫瓊,道:“北直隸,渤海那邊,由聖人轉讓了部分鹽場由戶部管理,生產出來的鹽,就批發給鹽鋪或是雜貨鋪,當然,還有官店。” 頓了一下,湯書偉繼續道:“除了鹽場,我等還要考察揚州市場,若是鹽場開辦,往後稅收便是直接由鹽場繳納,與灶丁無關。” 孫瓊雖然是北方來的,但是京城,他除了趕科舉時待過一段時間,後面就被下放到地方,具體並不是很瞭解。 聽了湯書偉的描述,孫瓊忍不住問道:“敢問如今京城鹽價幾何?” “一斤,二十文。” 湯書偉淡淡說道。 聞言,孫瓊猛然站起,椅子都朝後退出一段距離,發出聲音。 要知道,以當前揚州的鹽價,一斤十六兩重,大致是一兩重的鹽將近十九文,而京城的鹽價已經不能用腰斬來形容了。 “怎麼可能!” 孫瓊不敢相信,失聲說道。 湯書偉連忙擺手,示意孫瓊坐下來,解釋道:“之前鹽貴,是因為販賣者為各大鹽商,不得越場支鹽,不得越界侵銷,而鹽商多數囤鹽,以控制鹽價,再以私鹽代替官鹽販賣,從而獲得巨利,鹽本身並不貴。” 這是朝廷經過多方考察而得出來的結論,當然,這其中還有運輸的人力物力問題,但是隻要靠海的區域,鹽本身就不應該是稀罕物。 簡單來說,之前的朝廷和鹽商,都不由自主的達成了壟斷默契。 現在,朝廷要撬開商銷模式,擁有完整產業鏈的朝廷,自然可以直接售賣低價鹽。 更何況,二十文的價格,已經很高了。 大明每年產鹽上億斤鹽,擁有這樣的產量,薄利多銷也不是不行。 至於會打擊到鹽商,那又不是什麼大事。 改官賣成商賣,灶丁的生活就會改善。 萬曆時期所實施的綱法,便是民制、商收、商賣、商運、商銷,就結果而言,雖然消耗了堆積的鹽引,但和灶丁還是沒有絲毫關係。 在沒有對手的情況下,私有化只會讓商人變本加厲。 而現在,朝廷要來當商人的對手,首先便是打下食鹽的價格。 商人會囤積,朝廷自然可以放量。 朝廷的目光不會去看那些鹽商,畢竟真正需要幫助的,是海岸線上不計其數的灶丁。 這些人才是朝廷幫扶重點。 聽了湯書偉的分析,孫瓊遲遲沒有言語。 他不曾詳細瞭解過鹽政,所以,裡面的條條道道都是知之不詳。 “如此一來,那鹽商豈不是血本無歸?” 孫瓊皺著眉,緩慢坐了下來,遲疑著說出了心中的疑惑。 聞言,湯書偉笑著說道:“戶部尚書給商會那邊透過氣了,更何況,如今運送往邊鎮的糧食,多由運輸部隊代替,朝廷早就在逐步取消鹽引了。” “這並不能從單方面去看,朝廷決定開商開海,並且在天津、山東、大同、遼東等地試點商稅,商會的商隊於各地流通,所牽扯利益不僅是食鹽一道。” “二十文的售價雖高,但是與批發價相比,也有著巨大的利潤。” 湯書偉眼神示意孫瓊冷靜,畢竟原本從灶丁那邊收上來的鹽,價值是一斤鹽大致是三文錢。 而現在渤海的鹽場還增加了包裝,每一袋都是固定一斤,所用的便是油紙。 油紙在大明的價格並不貴,這得益於造紙術的蓬勃發展,還有就是朱元璋在南京設立官辦桐園,大量種植桐樹,而後是朱棣下西洋刺激了造船業的發展。 這些舉措,讓桐油不再稀缺,連帶著,油紙的價格也就與麻布差不多。 窗戶紙便是在這種情況下在百姓之中普及。 一百文大致可以買二十刀紙,也就是兩千張。 當然,這種手工紙肯定是比不上文人書寫的那種紙,但用來當窗紙,做紙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