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千兵馬。
除了黃忠、甘寧、太史慈這三員漢將,袁耀在丹陽這邊,還有祖郎這員山越將領。
在袁耀平定丹陽之前,祖郎佔據著陽陵、黟兩個險縣及附近山區,擁有山越武裝五六千人。
在接受袁耀的招撫後,祖郎便是獻兵納城,表示對袁氏忠心歸順。
袁耀則拜授其為撫越校尉,仍統領所部山越士兵,並讓祖郎替自己招撫各地山越部族。
祖郎對此也不遺餘力,短短數月便為袁耀招納了上萬戶丹陽山越部族,使其走出深山遷入平原,就此編入民戶。
其實所謂山越,並非異於漢族的其他民族,而是對於耕住於東南群山中的散民的一種統稱。
山越之民極為分散,東南一帶只要有山的地方,就有他們的身影。
他們的來源也極為複雜,有山裡的土著、吳越故國遺民、漢武帝時期遷移閩越甌越部族的逃亡者,以及因為災亂戰禍而遁入山中的避難漢民等等。
總之,他們沒有獨立的文化,且受漢文化影響頗深,很難稱得上獨立的民族。
只是因為目前東南地方開發程度不高,多深山老林,給了他們生存的空間罷了。
但要降服山越,是一個任重道遠的過程。
原因還是在於東南開發程度太低,就算你現在冒著路途艱險,把數十萬山越之民都遷徙出山。
但只要一遇災年戰事,總會有人跑回山裡逃避賦稅和兵役的。
要知道,孫吳政權可是經過了前前後後數十年殘酷征討,最終才徹底平定山越。
但在袁耀這個歷史系研究生看來,孫吳政權之所以能平定山越,還在於他們經營好了東南之地。
山的外邊有了大片的良田,縱橫交錯的道路,誰又願意再回山裡和野獸相伴,過吃上頓沒下頓的苦哈哈日子呢?
因此從魏晉之後,東南再無山越部族。
從此進山的不再有難民,而只有佔山為王的匪寇了。
祖郎所招撫的萬餘戶山越部族,對於數以數十萬計、甚至百萬計的山越之民來說,只能算是九牛一毛。
但對於緩解袁耀目前的兵源匱乏問題,卻是起到了不小的緩解作用。
這些生於山中,長於山中的粗糲山民,出精壯的比例遠遠高於在平地耕種的漢民。
因為多食穀類豆類的緣故,這些山越士兵耐力超常,個個都是一等一的精兵坯子!
雖然多不諳紀律、不識號令,只要多加訓練,袁耀相信他們總有一天能成為他想要的“丹陽精兵”!
基於此,袁耀便讓祖郎在每次招撫山越之民後,都挑選精壯之人,交由黃忠、太史慈代為訓練。
眼下在練的山越精壯,已有四千之眾。
而祖郎所部,在裁汰老弱之後,仍有三千之眾。
加上黃忠、太史慈、甘寧三個校尉部和許乾的一千水軍,以及袁胤帶來的三千淮南兵,袁耀如今在丹陽擁有的可戰兵力,達到了一萬六千之數!
而孫策麾下兵馬,據袁耀估算目前至少有四萬之眾!
雖然兵力差距有點大,但袁耀卻沒辦法在丹陽擴充兵力了。
因為目前袁軍在丹陽每個月要消耗的糧草,已經達到了驚人的兩萬三千斛!
而孫策的四萬多大軍雖然消耗的糧草更多。但孫策有吳郡的太湖平原、會稽郡的寧紹平原和丹陽北部的沿江平原供給糧草,這三地可都是水網密佈的豐腴之地,更是有名的魚米之鄉。
別說區區四萬軍隊,就算是供應十萬大軍,也不是問題。
而袁耀目前只控制著丹陽南部山區六七個窮縣,根本無法為一萬六千名正規袁軍、四千山越新兵以及數千名修路採山的民夫供應足夠的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