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頑主》的精彩之處在於是對傳統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的一種反叛,表現新時代的人們心靈的空虛和無奈,調侃只是表象,反叛才是核心。
這也是一些人看好《頑主》的原因所在,只是這些人數量極少。
作為一名編輯,程勇新對《頑主》沒有什麼偏見,就事論事的講,他覺得《頑主》在有所創新的同時也存在著缺點。
整篇故事過於耍小聰明,抖機靈,有點浮,在文體結構上不夠嚴謹,不是說你弄幾個有趣的段子湊在一起就是一篇小說了。
這可以說是《頑主》的一大特色,通篇對話,行文過於自由和散亂。
有人覺得好,讀著舒服,不像讀名著那麼累。
有人不習慣,認為這寫的就給玩兒似的,一點都不像是正兒八經的小說,和傳統文學的嚴謹沉重截然不同。
這正是各花入各眼,每人都有各自的喜好,強求不來。
如果刨除《頑主》行文上的問題,程勇新對這部小說還是很認可的。
至少反映了當下社會上的諸多問題,京味十足,帶有濃郁的地方特色,雖然風格怪異了些,但這種創新值得鼓勵。
《百花》雜誌一直致力於鼓勵青年作家的創作,培養華國文壇未來的希望。
如果當初《頑主》投到《百花》雜誌社,他相信也會被髮表出來。
然而,讓程勇新意想不到的是林子軒的這篇《活著》沒有延續《頑主》的套路,反而轉變到另一種截然不同的風格上來。
怪不得他猜不到作者是誰呢,誰也想象不到兩部小說的差別會這麼大。
不過想到以前看的新聞,林子軒還是去年熱播劇《渴望》的編劇,他就有點釋然了。
如果說《編輯部的故事》延續了《頑主》的調侃風格,那麼《渴望》就是極為正統的創作了,兩者可以說根本不搭調。
在文壇,這種事情並不多見,但也不是沒有。
有些作家風格單一,一看就知道出自誰的手筆,有些作家則能夠在不同題材和不同風格之間遊刃有餘的轉換,這種作家通常被稱為多面手。
林子軒在作家和編劇之間自由轉換,既能寫正劇,還能創作諧劇,兩者都能保持較高水準,可以稱得上是文壇多面手。
現在讓程勇新頭疼的是這部《活著》要不要發表?能不能發表?
第一百零五章 首看權
作為一名入職十年的老編輯,程勇新很清楚《活著》這部小說在審查上肯定過不了關,除非進行大修,只是一旦大修,這部小說就會失去原有的風格。
不說會變成平庸之作,也會消減掉其中的藝術特色。
編輯的責任不僅僅是發現優秀的作品,還要負責用專業的眼光幫助作家完善作品。
所謂完善,也就是進行修改,有些修改是為了作品更好,有些修改則是為了應付審查。
就算《百花》雜誌後面有李老先生坐鎮,也不能隨心所欲,想刊登什麼就刊登什麼,只能說可以稍微出格,但出格的有限。
程勇新想了想,就把《活著》的稿子拿給了社長李琳琳。
李琳琳是李老的女兒,延續了父親主持雜誌社的風格,支援青年作家,支援在文學上有所創新的作家,成為了先鋒派作家的保護人。
華國不少先鋒派作家都是在《百花》雜誌上成名,從而成為華國作家群體中的少壯派。
李琳琳看到這本小說,不由得想起年前在京城開會的時候碰到了慕致遠,兩人在閒談的時候慕致遠不經意的提到過這部小說。
“你覺得怎麼樣?”李琳琳詢問道。
“稿子的質量很高,很有特色,就是內容上涉及不少敏感地帶,審查上怕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