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蝗蟲之災,卻不是一兩個月會結束,因蝗蟲的繁殖太迅速了。
讓楊錫奇異的是,這一波蝗蟲捕撈,全國應該有數十萬人行動起來,參與此事,這蝗蟲之災,竟然沒有褪去,還有擴張趨勢。
十月,北方天漸漸趨冷,但蝗蟲之災竟然還未褪去,反而轉戰他地。長沙郡的蝗蟲,往東移動,竟至辰河郡下雉縣。而大悟的蝗災,竟擴張至安陸,竟陵二地。
其他幾個地方,蝗災也未曾消失。
這下楊錫疑惑了。
不過楊錫也不擔心,怕就怕謠言,蝗蟲能吃,而且能為災區換取其他食物,蝗神傳說不攻自破。
要說糧食儲備,辰河國自是不怕。
但接下來的十月,又有著新情況。
各地連續發生火災。
不是普通火災,是森林火災。
先是九嶷山森林大火,連燒七天,楊錫令荊南戰區十萬大軍,加上零陵郡地方組織數萬人,這才將大火撲滅。
大火讓九嶷山焚燒小半,連綿山脈成為焦炭,失蹤人口達四百餘人。
一次大火,可歸結為意外,但十月底,大別山東,霍山又起大火,楊錫緊急命蔡考領軍救火,廬江郡總督陸急調各地警力,二十餘萬人,竟未能撲滅山火。
大火燒掉整個霍山,百里天地一片焦黑。
於是從北方傳出留言,言辰河國前有蝗災,後有大火,這是天降神罰。
這的確是天降神罰。
會稽郡武夷山,山中此時數道身影在交談著什麼,片刻之後,武夷山引發秋火。
十月山林乾燥,柴草易燃,這有著縱火的天然優勢,大火從山中冒出,各種毒蟲猛獸根本不能躲避,因太過突然。
一道身影卻在火種如履平地,這身影著長衫,所過之處,火勢更甚。
幾乎與武夷山大火同時興起的,是雲南郡野人山北部,原永昌郡野人山部分。
自楊錫撤掉益州南方蜀中之郡,統歸於雲南郡,由孟獲任總督後,雲南郡蒸蒸日上。有著野人山通往緬甸郡和印度州,這雲南郡,成了陸上交通要地,經濟可謂是蓬勃發展。
孟獲完全沒想到,在自己轄區,會發生此等大事。
大火連燒三日,司令紀靈領軍第一時間趕到,但野人山地勢險惡,哪裡能撲得了火。
夷人信神,品種奇怪,山有山神,水有水神,火自然有火神。
雲南郡人皆以為火神發怒,於是各地興起火神廟,各族火神形象又不盡相同。烏戈國中,那火神形象,竟與被楊錫殺死的前國主兀突骨極其相似。
野人山中某處,一道身高三米,背生鱗甲,頭頂狼頭身影在大火中穿梭,其後有著數十身影,個個面色血紅。
不多時,一長袍身影出現在此,這鱗甲狼頭身影竟然對其很是恭敬。
“殷王!你看這效果如何,兒郎們可謂是不遺餘力,這三日未曾停歇,如此下去,怕是這火得燒掉方圓數百里所有生靈。這火要是多得幾場,辰河國不戰自亂。”
這被稱為殷王的,正是司馬。
司馬點著頭道:“這幾日辛苦諸位了,諸位便還在此地照看,我自去他處繼續聯絡同道,此次務必讓辰河國自行瓦解,還天下於正統。一旦我司馬家掌控上土,定少不了諸位好處。”
“不送!”
兀突骨抱拳,司馬消失不見。
原來司馬竟是聯絡各地地仙,至上土興起災變,準備以此引起辰河國民心動亂。若是真能民不聊生,其便真功德圓滿了。
這兀突骨便是司馬經人介紹,至烏戈國尋到。也不知兀突骨有何等機緣,此時竟至地仙初期,有著火神身份,其進步更是快速。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