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州城權貴王家是不少,但是能被稱之為一句「老先生的」也就一個王家,再無分號。
反應過來是哪個王家之後,老太太又想了想,平日裡一些宴會上,自己碰上的王家老太太,還有王家的幾位兒媳婦。
王家老太太雖然習慣性冷著臉,但是面冷心熱,與她熟悉了之後,性子還挺好相處的。
老太太膝下有六子,其中二子在滋州城的書院裡當夫子,另二子在柳州城的書院裡當夫子,一子出去遊歷求學,一子回了王家宗族的鎮裡,開了一傢俬塾,算是專門為族中子弟啟蒙,不過也接收其他願意進來的學子。
夏四爺提到的這位公子,是在滋州城書院當夫子的其中一位——
王二老爺,膝下共有三子,兩女,兩女年長,早就已經嫁出去了,三子的話,嫡長子已經娶妻,次子只比丁燕蓉虛長一歲,如今婚事未定,幼子年紀更小,與丁燕蓉年歲不合適。
其他幾房,其實也有合適的人選,但是長房責任重,哪怕是次媳,壓力也不小,三子四子都在柳州當夫子,如今算是在柳州安家,趕上年節才會回滋州。
另外兩個,暫時就不考慮了。
相比之下,夏四爺覺得這個二房嫡次子最為合適,年歲相當,身份也合適,之後就算是高中,除非三甲。不然的話,肯定是要回滋州的。
這些話夏四爺不需要細說,免得老太太以為自己是對丁燕蓉特別上心,所以才把王家查的這麼細。
反正老太太自己有人脈,而且又是她親孫女的婚事,她自然會操心的多去檢視一番。
「王家家風清正,又都是讀書人,品行高潔,頗有傲骨,我對這個倒是滿意,不過人家瞧不瞧得上四娘,也是個問題。」話是這麼說的,但是老太太面上並沒有什麼擔憂。
雖然說丁府與王府之間往來並不密切,只是年節走禮,保持著淡淡的君子關係。
但是王府子弟品行是沒有問題的,老太太一早就知道,只是她從前都盯著在仕途的這些權貴人家看,倒是忽略了王家。
畢竟,老太太再疼孫女,可是對於孫女們的婚嫁,第一個考慮的,肯定還是丁府的利益。
如今經夏四爺這麼一點,老太太也反應過來了。
月滿則虧,水滿則溢。
丁家如今在滋州的勢頭已經很強盛,若是兒女婚姻,皆是強強聯合,說不好就容易引得聖心不悅!
畢竟,丁大老爺的位置,還是很特別的,盯著的人也多,萬一這中間出了什麼變故,怕是後果也不是他們承受得起的。
他們已經有夏家這個強有力的親家了,又與柳州孟家結了親,如今勢頭正是最猛的時候,用不了幾年,丁大老爺必升遷至京城。
老太太可不想給府上埋下隱患,而且丁府祖上也是清流出身,總不好忘本。
再者丁燕蓉那性子,就是再教幾年,估計也拿不起來官家太太那一套。
種種考量之後,老太太驚出一身冷汗的同時,心裡也在暗自慶幸,覺得夏四爺應該是沒與自己離了心。
不然也不可能在這種時候,點自己一把,還為丁燕蓉介紹王家這樣品行優良的人家。
意識到這些的時候,老太太心裡熨帖極了,連連點頭道:「王家是真的很不錯,很不錯啊。」
老太太之前還有些憂慮,不過此時已經全部拋開,只想著怎麼樣促成這門親事。
其實與王家結親,對於丁府也是有助益的,清流一派雖然清貧,但是卻與天下學子親近,那些學生的嘴和手裡的筆,就是最好的,可以戰鬥的武器!
所以,怎麼樣算,這筆帳都是不虧的。
「四娘性子簡單,咱們府上門風也清正,想來王家應該也是極滿意的。」夏四爺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