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官,劉若為光祿勳,負責宮外城內的安全,封荀惲為衛尉,負責宮內的安全。同時下詔,命前太尉楊彪火速趕到宛城,主持宛城的弭兵大會。
詔書發出之外,天子又下詔,宛城缺糧,請三位封疆大吏趕緊運糧來。接到詔書的曹操等人見大局已定,無可奈何,只得上書送糧,總不能一面尊崇天子,一面餓著天子吧。最著急的還是曹操,孫紹派人私下給他送了一封信,首先感謝他第一個響應弭兵大會,為孫權、劉備做出了榜樣,然後又威肋他說,你要不送糧來,我就先把你曹家人的糧給斷了。曹操明知道自己被孫紹利用了,但事以至此,他也只能捏著鼻子認倒黴,他一面後退二十里,撤開了對宛城的包圍,一面送去了糧食。
當長長的運糧車駛進城門時,被圍困了數月之久的人都興奮起來,再聽到天子下詔罷兵休戰的訊息,他們一個個都覺得好日子快要到了,奔走相告,宛城很快就成了歡樂的海洋。雖然不少人覺得這件事離最後的和平還有很遠的一段路要走,但是普通的百姓和士兵不會想這麼多,他們早就不想打仗了,只想早點回家,一聽到這個訊息,他們就認定幾十年的戰亂終於要結束了。
順理成章的,關羽和孫紹成了僅次於天子的大恩人,漸漸的每天都有人到府前來磕頭。孫紹怕麻煩,躲在府裡不出去,關羽則不然,他非常享受這樣的感覺,他喜歡看著無數認識不認識的百姓對他頂禮膜拜、山呼萬歲,他喜歡帶著親衛巡城,享愛所到之處百姓感激的目光。
曾經惶惶不安的宛城漸漸的安靜下來,孫紹建議關羽把那些戰力不強的義軍放出城去,現在已經到了春耕季節,與其把他們放在城內消耗糧食,不如讓他們回去種地,這樣也好減輕一些宛城的糧食供應壓力和安全管理壓力。關羽現在對孫紹是言聽計從,立刻請示了天子,將三萬多義軍留下很少的一部分,其他的都遣送到城外屯田耕種。南陽地熟,只是這幾年一直在打仗,人力嚴重不足,所以不少地都拋荒了,一下子來了幾萬勞力,只要能保證不會再起戰事,到秋收之後,糧食壓力就可以得到極大的緩解。
三月下,楊彪風塵僕僕的趕到宛城。下車伊始,他不顧身體疲憊,立刻進宮去見天子,君臣一見面,還沒等楊彪說話,天子就從御座上起身,三步並作兩步的趕到楊彪面前,拉住楊彪的手痛哭失聲。他九歲登基,接下來的幾年是在腥風血雨中度過的,董卓先是在洛陽大開殺戒,然後又強迫他搬到長安,王允好容易設計殺了董卓,李傕和郭汜又禍亂長安,直到中平二年逃離長安,這幾年是他揮之不去的噩夢。在這段最艱苦的日子裡,楊彪一直陪在他的身邊,象父親一樣支撐著他。建安元年到了許縣之後,楊彪不憤曹操的行為,設計要趁曹操來覲見的時候殺了他,結果天子膽怯,沒有同意,但是曹操聽到了風聲,後來找了個其他的藉口把楊彪關進大牢,酷吏滿寵把楊彪打得死去活來,險些把一條老命送掉。在這之後,楊彪心灰意冷,杜門不出,算起來,天子已經有二十多年沒見過他了。
楊彪老了,白髮蒼蒼,滿臉的皺紋,褐色的老人斑長得滿臉滿手,但是他的腰還挺直筆直,往那裡一站,還是威風八面,凜然不可侵犯。天子一看到他,就象是看到了主心骨,渾身的擔子一下子輕鬆了許多,所有的委屈和壓力似乎都隨著淚水發洩出來。
這二十多年,天子已經麻木了,就連伏皇后被人拖出去的時候,他都沒有哭過,可是今天一看到楊彪,他忽然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就象是受了很多委屈的孩子終於看到了親人一般。
楊彪也是老淚縱橫,他雙膝跪倒在天子面前,仰著臉看著天子:“陛下,臣接到詔書,欣喜若狂,恨不得一步飛到陛下身邊。陛下,臣沒有想到,當此垂死之年,還能再有機會為大漢效命。”
天子悲喜交加,他用力扶起楊彪,親自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