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到時候進退兩難。
大馬士革,孫紹還在等羅馬人商量的結果。羅馬人並不知道孫紹還安排了人在薩珊境內截擊阿爾達希爾,當然也不知道截擊已經失敗,但是他們卻知道薩珊人雖然損失不小,卻還遠遠未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對和越國、貴霜聯合包圍泰西封城,他們產生了不同的意見。以戈爾狄安為代表的保守派認為,羅馬人經過馬克西穆斯叛1un這一次打擊,能打成今天這樣已經是萬幸,與其深入到薩珊境內打一場希望不大的仗,不如就此與薩珊人講和,趁著薩珊形勢不好的時候多討一些好處,比如要回那些被薩珊人佔領的土地,索要一些賠償等等。哪怕賠償少一點,也總比大動干戈,最後卻一無所獲的好。
而以羅馬皇帝昆圖斯為的激進派對此則不屑一顧,他們認為,薩珊人一直是羅馬人的強敵,滅羅馬之心不死,這次能和越國、貴霜一起合力圍攻泰西封,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不趁著這次機會滅了薩珊,瓜分他們的土地,難道還要等他們喘過氣來再進攻羅馬嗎?你以為越國和貴霜是我們的屬國,我們要他們來就來,要他們走就走?到了那時候,只有羅馬單獨面對阿爾達希爾的怒火,你戈爾狄安能有把握戰勝他嗎?
戈爾狄安啞口無言,紙包不住火,雖然昆圖斯沒有把這件事挑明瞭,但是他知道昆圖斯肯定聽到了一些風聲,知道他在提姆薩赫湖畔其實是打了一場敗仗。他自己也知道,給他帶來眼前大好名聲的兩戰其實都是越國人的功勞,沒有越國人幫忙,那他也許早在拜占庭就戰死了。要想保住自己的名聲,為以後爭權奪利做準備,他就不能把昆圖斯bī得太緊。再說了,他也擔不起這個責任,如果他現在說有把握對付薩珊人,真正到了那一天卻喪師敗績,那戈爾狄安家族也就走到頭了。
戈爾狄安避開這個問題不談,轉而向昆圖斯及其支持者們提出一個問題。薩珊人還有五六萬人精銳,就算在沙漠裡有所損失,至少還有一大半回到泰西封,泰西封是個大城,城防緊固,人口眾多,以阿爾達希爾的號召力,很快就能恢復元氣,就憑現在這些人馬,能不能攻下泰西封?憑三國現在的實力,能不能保證長期的圍城?如果一點把握也沒有,那到泰西封去幹什麼?誰又敢說,到了泰西封就一定能拿下泰西封?
這次輪到昆圖斯等人不吭聲了。他們需要到泰西封去立功,但是他們也沒有把握成功,這裡面不僅需要和越國、貴霜通力合作,還需要戈爾狄安的支援,如果戈爾狄安消極抵抗,僅憑他們剛剛徵召起來的這四萬多人,他們在三國聯軍中只能算是附從,就算拿下了泰西封,他們得到的利益也有限,風險太大,利益太小,那還有誰願意去?一旦戰事真如戈爾狄安所料,那他們這些人也就慘了,以後只能聽戈爾狄安指手劃腳。
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利益,都在衡量其中的得失,至於羅馬的利益,全體羅馬人的利益,只不過是在攻擊別人的時候當個藉口罷了,並沒有人真正把這些當回事。
昆圖斯並不笨,他當然看出了戈爾狄安和元老院的議員們的本意,不管他們說得多麼大義凜然,其實都是在為自己的利益而爭鬥。可是看出來是一回事,怎麼做又是另一回事。他不僅要依靠這些議員們來抗衡戈爾狄安,還要聯合戈爾狄安才能和孫紹討價還價,所以縱使心裡對這些人非常鄙視,卻還是隻能耐著ìng子和他們周旋。
一次又一次沒有結果的討論讓他疲憊不堪,無奈之下,他只得再來向莫米婭求計。
莫米婭聽完了他的牢,淡淡的說道:“他們所求的無非是利益而已,利益從哪兒來?我們沒有,有也不會平白的給他們。不管是誰,想要獲取利益就要去爭取,想要憑白無故的獲得是不可能的。他們爭吵並不可怕,這說明他們要爭利益,怕的是他們無yù無求。沒有yù望的人才是最可怕的。漢人的賢者說,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