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有一頂閃閃發光的王后鳳冠,上面刻著石榴、葡萄和葡萄葉的圖案,圖案玲瓏剔透,栩栩如生,看起來和真的一樣。還有一個純金的大口水罐,它有一個伸長的罐嘴,周圍雕鏤的鑲邊精美絕倫。這些珠寶的精細程度令人驚歎,連耳墜上的鈴鐺也細緻入微,巧奪天工。因此,它們當之無愧地被考古學界公認為是公元前9—8世紀最精美的金銀製品。
再看看亞述人推崇的藝術:巨大方形的人頭公牛像和人頭獅身像,描寫戰爭場面的大型石刻浮雕……處處散發著戰爭的喧囂和鐵血腥味,和這些纖毫畢現的精緻飾品形成了最鮮明的對比。
有趣的是,尼姆魯德寶藏就在亞述王宮遺址之下,位於墓地下面約一塊鋪路石厚的地方。19世紀40年代,英國考古學家奧斯丁·亨利·萊亞德發現了亞述王宮的遺址;一個世紀後,英國一支考古隊在遺址上進行過幾次艱苦的挖掘工作,他們都沒有發現這批寶藏。這些寶藏就在墓地下靜靜地躺著,經歷著戰火連綿,世事變遷。
尼姆魯德珍寶改寫亞述歷史 在人們的印象中,亞述王國似乎是一個比較野蠻、窮兵黷武的國家。那是因為亞述王國很少有文獻資料流傳下來,我們只能從其敵對國留存的文獻中獲得一鱗半爪的印象。尼姆魯德珍寶的發現,引起了世界轟動,有考古學家指出,這批新出土的文物很可能改寫以往過於武斷的、簡單的亞述歷史。
這個興起於美索不達米亞兩河(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與古代巴比倫齊名的偉大古代文明,由於戰火紛擾,一直罕為人知。隨著尼尼微、尼姆魯德等亞述古代都城遺址的出土,大量珍貴古物,包括石刻、楔形文字泥版文書、象牙、青銅、陶器、浮雕等等重現世間,亞述文明的真實面目將逐次呈現。
永恆的玉石The Phantasmagoric Boulders
北美洲的土著居民把玉石看作可以防止蛇咬的護身之物。而在中美洲,瑪雅人把它看作非常珍貴的寶石。
在中國,人們把玉石跟永生聯絡在一起,認為玉石可以讓人死後屍體不腐爛,於是……
東方王陵中的玉石 早在4000多年前,中國就用玉製品作為殉葬的珍貴物品。古人認為,人死之後,魂魄分離,魂氣昇天,形魄歸地。於是,人們既要使魂氣順利昇天,又要讓形魄(即屍體)在地下維持死前生活不變。那麼,怎麼才能讓屍體不腐爛呢?溫潤瑩澤、縝密堅韌的玉石無疑是首選,它被認為是天地間精氣的結晶,能溝通人與神心靈,而且具有防腐功能。
因此,到西周時期,喪葬中使用玉製品漸漸地成為一種制度,出現了放入死者口中的玉含,握在手中的玉握和蓋在臉上的玉覆面等。所謂“玉覆面”,即用玉石製成人的五官,並將其綴在一塊布上,也叫“面幕”。
東周時期,人們開始在死者穿的衣服上綴一些玉,這便成為玉衣的雛形。到西漢早期,製作精美的玉衣正式出現。它們是用許多四角穿有小孔的玉片,用金絲、銀絲或銅絲編綴起來的。帝王權貴痴迷於玉石的防腐作用,要求死後必須全身覆蓋玉衣,在胸部、背部放置珍貴的玉璧,口有玉含,眼有玉蓋,鼻子和兩耳有玉塞。可這也是他們一廂情願的想法而已,實際上,正因為有了這些寶貴的玉石和其他價值連城的殉葬品,盜墓者才會甘冒滿門抄斬、滅九族的危險頻頻光顧,長眠於此的人反而不得安寧。
在東漢的時候,玉衣的使用開始有嚴格的等級劃分:只有皇帝的玉衣才能使用金縷,而其他諸侯列候、始封貴人、公主用銀縷,大貴人、長公主用銅縷。但由於西漢時還未有如此嚴格的規定,所以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夫婦入土時,也穿著“金縷玉衣”。
漢皇族的金縷玉衣 “金縷玉衣”是在1968年出土的。當時,人們在北京西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