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卑彌呼暫時安撫東瀛四島,防止將來第二次西征時,東瀛四島爆發叛亂。
這種可能並非沒有,實際上,在大戰結束後的一段時間,很有可能會爆發叛亂。
東瀛四島的山地裡,有不少潰兵、浪人盤踞,海賊、山賊橫行。
這就是大規模的滅國之戰遺留下來的後患。
秦始皇掃平六國,還是有不少六國後人在活動,直到秦始皇駕崩,然後起義。
楚天必須要防止這種情況發生。
東瀛都護府設立,依然以比較靠近中原的京都為治所,而不是建立江戶城。
東瀛都護府分為六個郡,九州郡、四國郡、北海道,以一個島為郡。
至於最大的本州島,分為關西郡、關東郡、京畿郡。
對於逃亡的德川家康,楚天也不怎麼在意。
德川家康失去了領土,對於大夏王朝已經沒有了什麼威脅。
與其擔心德川家康對大夏王朝的威脅,不如擔心海上同盟的盟主馬歇爾帶來的威脅。
戰場南部,合眾國原本在圍攻楊再興,岳飛趁此機會大舉進攻,再加上織田信長戰敗的訊息傳來,合眾國的兩個軍團認為已經沒有了繼續作戰的必要,於是立即選擇撤軍。
岳飛命令張憲、牛皋等將領大舉猛攻,摧枯拉朽擊敗合眾國的軍團。
一群來自西非的僕從軍被合眾國的兩個軍團長當做是棄子,留下來斷後,被岳飛軍團幾乎全部擊殺。
岳飛橫掃而過,合眾國軍團撤向海邊。
不只是合眾國軍團,尼德蘭的奧蘭治親王本來利用火繩槍手組成了莫里斯方陣,阻擋樂毅的遼東軍、李成桂的高麗軍,然而,中軍失利,尼德蘭軍團急忙撤退,試圖與合眾國軍團匯合,逃離東瀛四島。
樂毅、李成桂趁勢大舉進攻,擊敗尼德蘭軍團,在後方追殺。
海上馬車伕的火槍手在此戰損失慘重,丟盔棄甲。
一路破,三路皆破。
夏軍趁機追殺尼德蘭、合眾國的軍團,想要徹底重創海上同盟軍,減少第二次西征的壓力。
楚天正在謀劃第二次西征。
雖然他也不清楚,第二次西征是否可以成功,但毫無疑問的是,這次重創海上同盟,估計夠海上同盟心疼自己的兵力了,而且,第二次西征,定然會招來海上同盟更大規模的反撲。
海上同盟意識到危機,或許有可能會和十字軍聯手。
不管如何,楚天意識到必須在將領老邁之前,摧毀這些強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