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一點老謀深算的高泰運又如何不知道,可是他所說的靜觀其變,其實是想看大宋跟大越國兩虎相爭。 雖然大宋國力強大,但是兵力主要在北邊,南邊兵力很少,而大越國又是傾國之力出動,進攻的方向又是大宋沒有軍隊的海港如昔意,大宋根本來不及反應。 大越國是想配合北邊金軍的進攻。 因為金軍已經出兵川陝,所以大越國從南邊也想搞點事,以牽制大宋的兵力,讓他首尾不能兼顧,趁機撈好處。 高泰運當然也有他的打算,他先按兵不動,等著三十七蠻部跟大宋、西南夷打個不亦樂乎,在西南狠狠的燒大宋一把火。 現在,大越國傾國之力瘋狂進攻大宋,三十七蠻族也出兵攻入了大宋的西南夷。 加上北邊金國的瘋狂進攻和西夏的偷襲,整個大宋已然四面楚歌。 高泰運想坐山觀虎鬥。如果這隻老虎鬥不過四頭豺狼,那大理國不妨落井下石,分一口肥肉,能撈到不少好處。 現在,先讓三十七蠻部跟大宋的西南夷鬥個兩敗俱傷,假如大宋四面開戰卻依舊能全面取勝,那時自己再出兵從後面掏三十七蠻部的老巢,會同大宋一舉滅掉三十七蠻部。 由此一來,既討好了大宋,又解決了心腹大患。 這一次怎麼算,都是划算的。 當然,這個主意他高泰運是不會告訴段和譽的,否則段和譽把他的這一番心思告訴了吳敏,讓大宋皇帝知道了他心懷叵測,那會激怒大宋的。 這種事只能做不能說。 因此高泰運找了一個看似挺合理的藉口,他說道:“現在如果我們把兵力投入到東邊去打三十七蠻部,萬一大越國進攻大宋,南部戰火擴大,燒到了咱們大理邊境,我們沒有兵力可以應對,必然吃大虧。 所以咱們得把兵力集結在與交趾與大越國和大宋接壤的三角地帶,以防戰火蔓延到大理來,殃及百姓。 同時在大宋需要我們大理出兵協助的時候,也方便出兵幫助大宋對付大越國。 至於三十七蠻部,他們一時半會兒是成不了氣候的,西南夷也不是好惹的,加上有大宋在後面支援,所以能擋住三十七蠻部的進攻,咱們還是先顧著咱們這一頭為好。” 高泰運說的其實也是有依據的,在五十年前宋越熙寧戰爭中,當時大越國大舉入侵大宋三個州,燒殺搶掠,血洗城池,殺了數十萬大宋邊民。 當時戰火就是燒到了大理國,大理的邊界遭受兵亂之災,也有不少邊民被殺,村鎮被焚燒。 而大理國當時根本想不到戰火會燒到大理國來,迅速調兵將亂兵驅逐出了邊境,但損失已經造成了,哭都沒地方哭去。 有了前車之鑑,使得高泰運的這番說辭很有說服力,段和譽當然只能點頭稱是。 畢竟出了這麼大事,如何抉擇他還真沒主意,在沒有得到大宋明確指示前,他還是隨波逐流為好,反正這也是大宋對他的要求。 段和譽點頭答應。 當下,高泰運沒有發兵攻打三十七蠻部老巢,而是將大理的軍隊主力都調到了東南與大越和大宋接壤的區域,以防戰火蔓延。 事實上,這次戰鬥跟五十年前的熙寧戰爭不一樣,那一次是靠近大理邊境爆發的。 而這次其實遠離了大理國的邊境,是在大越和宋朝的邊界靠近海域的地方,也就是北部灣處,距離大理還遠,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是高泰運找這個藉口罷了。 就在大理國即將出兵又緊急剎車,坐山觀虎鬥的時候,大宋和大越國在南部邊陲小鎮展開了激戰。 大越國這一次是孤注一擲。 出去的張伯玉遲遲沒有回來,而大理國三十七蠻部不知道怎麼的就突然發動了對大宋西南夷的進攻。 他並不知道三十七蠻部是因為得到了金國的國書,約定他們在這個時候出兵的。 而大越國的使臣張伯玉被大宋抓獲,金國給大宋的密信也就被大宋截留,並沒有送到大越國來。 所以,他們沒有像三十七蠻部那樣知道金國的進攻時間。 這是皇帝趙桓故意而為,就是想讓大越國慢半拍,以便他能解決和尚原前期的戰鬥,再掉過頭來對付大越國。 果然,在和尚原之戰前期戰鬥中,吳玠率領川陝戰區將士在和尚原擊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