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令城。
而其餘的三十多萬十字軍全軍覆沒。
這一場大決戰爆發的地點叫做辛那布拉。這是三十多年前的舊戰場,那時這裡曾經爆發過另一場大戰,耶路撒冷與布里迪突厥人展開生死搏殺。
而現在,雙方在這裡再次爆發了大戰,準確的說是一場血腥屠殺。三十萬十字軍,除了一萬多殺出重圍逃走之外,其餘的全軍覆沒。
當然,賽福丁和努爾丁的突厥軍隊也遭到了重創。他們想不到把十字軍圍困之後,十字軍反倒逼出了殺意。沒有人願意坐等掉腦袋,他們為了活命拼命反擊,給突厥人造成了重創。
這一戰突厥人三十萬大軍折損大半,只剩下了不到十萬人。
當然相比十字軍的全軍覆沒,他們是佔了大便宜的,不僅成為戰鬥最後的勝利者,而且殺死十字軍的人數比他自身的損失要大得多,算是取得了一場慘烈的勝利。
剩下的不到十萬軍隊,由賽福丁和努爾丁分別率領繼續追擊,一直殺到了耶路撒冷城下,包圍城池,準備發動最後的進攻。
這時候耶路撒冷亂做一團,已經沒有兵可用了,只能動員城裡的百姓上城守城。
但幾乎沒有人上來幫著十字軍鎮守城池,城裡瀰漫著城破被屠的悲觀情緒,很多人要求開啟城門逃走,但是腓特烈親自下了死命令,誰敢開城,立刻處死。
而且四個城門都由腓特烈派了他的親信鎮守城門,並拿著刀子逼迫城裡的年輕人幫助守城,誰敢不上就地殺掉。
採用了強迫手段,這才逼迫了兩三萬城裡的居民上城幫著守城,至少在氣勢上有了一些起色,不至於捉襟見肘。
城下努爾丁和賽福丁正在建造攻城器械準備攻打耶路撒冷城,並不時的射箭上城,要求城上的十字軍投降,並許諾不屠城不殺人,只要他們投降並割地賠款便可以。
一時間十字軍將帥中投降派有不少,希望能夠跟突厥人談判,以便放他們離開,只要放他們離開,他們不會再參與耶路撒冷與他們之間的戰鬥,灰溜溜的夾著尾巴回歐洲去。
但是也有一部分十字軍將士不願意這麼狼狽的離開耶路撒冷,覺得還可以一戰,畢竟他們也知道在雙方的這場大會戰中,十字軍是慘敗沒錯,但突厥人好像也沒佔到多少便宜,一大半的軍隊也打沒了,如果是這樣,又有什麼可擔心的呢?
只要堅守住,突厥人遲早會因為糧草供應不上而撤離的,同時他們都把希望寄託在了留守在關隘的伯莎的三萬多軍隊上。
:()重整山河,從穿成宋欽宗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