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又有什麼關係呢?
冀羅陷入了苦苦的思索中……
冀羅又想到了他做的那個夢,那個從未來回到過去的夢,那個夢是如此的清晰,以至於讓他感得就是剛剛發生的一樣。而夢中的“思考”讓他覺得這個夢並不荒唐。
“不管怎樣,我要做現實版的‘亞里士多德’”冀羅自言自語道。
幾個月以後,理論物理學家冀羅的《反向邏輯—物理學的終結也是物理學的開始》發表了。
在論文發表後的科學界,猶如平靜湖面被投入一顆巨石,激起了千層浪。
一部分科學家對冀羅的《反向邏輯—物理學的終結也是物理學的開始》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和深入探討的熱情。
他們認為冀羅的觀點新穎且大膽,為物理學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思考角度。
這些科學家們仔細研讀論文中的每一個論點和論據,在學術研討會上積極交流對其中概念和邏輯的理解,彷彿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絲別樣的曙光,期望能借此開拓出物理學新的領域和方向。
他們讚賞冀羅敢於突破傳統的勇氣,認為這篇論文或許真的有可能成為物理學變革的導火索,引領物理學走向一個新的開端,對其未來可能引發的連鎖反應充滿期待。
然而,另一部分科學家則對這篇論文持懷疑甚至批判的態度。
他們認為冀羅的理論過於激進和荒誕,完全顛覆了現有的物理學基礎和體系,是對經典物理學的一種褻瀆。
在他們看來,現有的物理學理論經過了長時間的驗證和發展,是無數科學家智慧的結晶,豈能被一篇論文輕易推翻。
這些科學家指責冀羅的論文缺乏足夠的實驗證據支撐,只是空有理論架構而無實際驗證,認為這不過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
他們在各種學術場合對冀羅的論文提出嚴厲的質疑和反駁,堅決扞衛傳統物理學的尊嚴和地位,將冀羅的理論視為一種離經叛道的異端學說,不屑一顧。
而在整個科學界的輿論場中,各種爭論和討論此起彼伏。
學術期刊上,關於冀羅論文的評論文章一篇接著一篇,有的力挺,有的駁斥,熱鬧非凡。
在科研機構的會議室裡,科學家們分成了不同的陣營,激烈地辯論著,會議常常持續數小時甚至一整天。
網路上,關於冀羅論文的話題也迅速升溫,成為科學界乃至普通大眾關注的焦點,網友們也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或支援或反對,觀點五花八門。
冀羅本人則在這場風暴的中心,一方面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因為他的理論遭到了眾多的質疑和批評;
另一方面,他也為自己的理論能引起如此廣泛的關注而感到一絲欣慰,堅信自己的研究有著不可忽視的價值。
他積極地參與各種學術交流活動,試圖更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觀點,回應質疑者的問題,為自己的理論爭取更多的認可和支援。
總之,冀羅論文發表後,在科學界引發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激烈爭議和廣泛討論,褒貶不一的反響使得物理學界陷入了一種動盪而又充滿活力的狀態,未來物理學的走向也因此變得撲朔迷離。
在華夏西北的這座學術研討廳內,氣氛凝重而熱烈。來自世界各地的頂尖科學家們齊聚一堂,冀羅的身影在講臺上格外引人注目。
臺下座無虛席,人們的目光緊緊鎖定冀羅,眼神中充滿了期待、質疑和好奇。燈光聚焦在冀羅身上,他略顯緊張,但眼神中透露出堅定。
“我的理論靈感來源於我與孩子的一次對物理學習的交流。”
冀羅清了清嗓子,開始闡述他的理論。他的聲音沉穩有力,透過麥克風傳遍整個大廳。
投影螢幕上展示著複雜的公式和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