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7頁

卻也不是他願意看見的。

如此一來,心中自然就決斷不下了。

越羅沉默了一瞬,便道,&ldo;其實該怎麼做,陛下心中早有定論,不過是&l;於心不忍&r;這四個字罷了。&rdo;

&ldo;這話也只有阿羅說。外面的人知道了,只會以為是&l;貓哭耗子&r;,惺惺作態。其實你說得對,朕心中已有決斷了。若非如此,直接讓人留中不發,假裝沒看到過這摺子,或是索性藉故損毀了,又有何難?&rdo;之所以一直留著,無非是心裡已經有了傾向。

夫妻兩個對視一眼,許多未盡之意便都在其中了。

安靜了片刻,越羅又道,&ldo;不過王相為國盡忠,鞠躬盡瘁,縱然有疏忽之處,也斷不至於如奏摺之中所說這般嚴重。&rdo;

她說著隨手從旁邊抽了筆,就在奏摺上做了批示:先將其中幾條捕風捉影的劃去,批上所奏不實四個字,又將幾條特別嚴重,國法難容的勾出來,要求&ldo;再行查證&rdo;,最後保留下來的,只有兩三條比較輕的罪名。多是違禮和疏忽,屬於可大可小的問題。

最後再在奏摺末尾寫上要求對方務必仔細查證,再上一份摺子。

餘敏程那麼聰明,想來必然明白她的意思。

見越羅批完了抬起頭來看向自己,李定宸不由一拍桌子道,&ldo;阿羅可比朕有決斷多了。如此正好,就照此發下去吧。&rdo;

其實這句話也只是白說。

越羅與他朝夕相處,又時常批閱奏摺,早將他的字跡模仿了個七八成。寫都寫上了,他總不可能再反悔。不過,這件存在心裡的事,到底有了個定論,李定宸也終於不必再日夜憂煩了。

第107章 待罪之身

明面上,聖意是不能揣摩的,但在朝中為官的臣子,卻沒有一個不是揣摩著帝王的心意行事的。所以皇宮大內雖然戒備森嚴,卻也被各方的眼睛盯著,但凡有一點風吹草動,外間便必然會有風聲。

再小的事,只要涉及到了禁宮之中的天子,便也會被人翻來覆去,反覆琢磨。

比如餘敏程彈劾王霄這件事,奏摺送進去的時候或許無人在意,畢竟身為閣臣,誰不是每天都背著幾張彈章在做事?但皇帝並沒有將這封奏摺留中,而是在批閱之後又發還下來,就十分耐人尋味了。

奏摺中的內容很快就被人抄出來,短短一日之內傳遍朝野,就連京中百姓,也知道御史臺有個小官膽大包天,參奏王相十幾樁大罪的事了。而且這個小官還是王相自己提拔起來的,真可謂是忘恩負義。

恩義之類,聽起來很可笑,為官者或許也沒幾個心裡會將之當成一回事,但面上卻一定要去維護的。因為仁義禮智信就是構成這個三綱五常社會的基石,不容動搖。

再說,人總是寬於律己,嚴於律人的。自己不見得能做到的品行,卻希望別人身上有。

所以訊息一傳開,餘敏程幾乎是立刻聲名狼藉。

作為此事的始作俑者,他甚至沒敢留在御史臺中繼續當值,而是在訊息剛剛傳開時,就躲回了家裡。不過他這個人聰明能幹,也講義氣,所以在朝中還頗有幾位好友。散衙之後,便有人攜了酒來,找他說話。

&ldo;這回的事情可不小啊。&rdo;同是侍御史的汪權不由感嘆道,&ldo;你究竟是怎麼想的,為何要彈劾王相?之前可是半點端倪都沒有露出來。&rdo;

通常來說,御史們要參奏什麼人的時候,通常都會彼此串聯一下,同時上摺子,這樣聲勢更大,也更有可能成功。尤其是王霄這種重臣,不是一個小小侍御史能拿得下來的,就更要多多拉攏其他人一起承擔責任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