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05章 群起伐逆

先帝劉裕共有七個兒子。

大兒子劉義符、二兒子劉義真,被劉裕親自指定的四位輔政大臣弄死。

四子劉義康,被皇兄劉義隆弄死。

七子劉義季,眼見四哥被皇帝三哥一步一步降職、外放、削爵、黜為庶人流放偏僻荒地……他內心十分痛心、無奈,於是終日飲酒至醉,結果先於劉義康死去。

現在,皇帝劉義隆也死了。

七兄弟之中,還剩兩人:老五劉義恭、老六劉義宣。

江夏王劉義恭在劉義康失勢後,就擔任侍中、司徒、錄尚書事,成為首宰。

如今,新皇即位,劉義恭和十二個兒子都住進了皇宮,失去所有權力。

劉義宣的爵位是南譙王,級別是一品司空,身份是侍中,職務是荊州刺史。

他一直駐在江陵城,有軍隊、有地盤、有人口,屬於地方任職的實力派人物。

對於京城建康發生的事情,劉義宣很快就清楚了。

劉劭繼位後,首先向這位實權皇叔示好,對其加官。

但劉義宣對三哥劉義隆非常忠誠,對這位殺害三哥皇帝的侄子並不買賬。

他第一個釋出討逆檄文,號召各地方刺史、郡守、將軍聯合起來,準備攻打建康城,殲滅大逆不道賊子劉劭。

第二個跳出來討伐劉劭的,是劉劭三弟、武陵王、江州刺史劉駿。

劉駿之所以高調反新皇,並不是因為對自己的皇帝老爹多麼有感情,而是因為他一向不受太子劉劭待見、且手頭正巧掌握著十多萬軍隊。

原來,元嘉二十九年(公元452年),西陽郡五水一帶(湖北黃岡)爆發蠻族叛亂,皇帝劉義隆派沈慶之為主將,節制豫州、荊州、雍州三州軍隊,討伐五水蠻。

戰事膠著之時,劉義隆又下令給江州刺史、三皇子劉駿,命他率領幾萬大軍,前往與沈慶之會合,統率諸將對五水蠻戰事。

這樣一來,劉駿手頭的兵符可以調動十幾萬大軍。

正是此時,劉劭殺害了父皇劉義隆。

劉駿手下參軍董元嗣正在建康辦理糧草交割等事,收到皇宮鉅變訊息,立即派人送信給劉駿,把建康皇宮發生的事告訴了老闆。

劉駿看信後,心亂如麻。

正在這時,沈慶之收到劉劭來信。

劉劭做太子時,在北伐問題上,與沈慶之觀點一致,兩人有些惺惺相惜,私交不錯。

劉劭當了皇帝,對這位老將很有信心,也寄予厚望。

劉劭派人送密旨給沈慶之,要他殺掉劉駿,奪得十幾萬軍隊指揮權,然後與自己一起共享富貴。

沈慶之雖然與劉劭有許多共同語言,但他是位老派忠臣,看不慣劉劭弒父的行為,不願與之為伍。

沈慶之將劉劭的密旨拿給劉駿看。

劉駿看完密旨,以為沈慶之要殺自己,於是哭著請求對方讓自己先與母親告別,然後受死。

劉駿的母親出身卑微。

在這個時代,南北風尚差別很大。

北朝魏國,對皇子,不怎麼看出身,能力強就行。

甚至,為了避免女人干政,被挑選繼承大位的皇子,要賜死他的母親。

在南朝宋國,出身是立命的根本。

皇子的外婆家沒有背景,出生時,就被認為與皇位繼承權無緣了。

劉駿十歲開始,就離京外放地方任職。皇帝特旨“恩賜”,批准他的母親路惠男淑媛隨他駐藩。其實是母子一起失寵。

劉駿對母親非常孝順,路人皆知。所以他臨死的唯一心願,是向母親辭行。

沈慶之本來就不是來殺這位三皇子,見此更加尊重對方。

他對劉駿恭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