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政局又需要在經濟政策上作出調整,卻又因為各方的利益要求過於懸殊而無法達成一致。
這樣一來,印度在5月12日以後。因為恆河地區宣佈脫離聯邦的起因。各種勢力紛紛宣佈獨立。在短短一週時間。印度居然出現了一百四十多個獨立的政權體系,英國人透過自治會議建立的親英聯邦崩潰了!
隨即,中南半島的暹羅、緬甸、馬來地區在安南地軍事支援下紛紛提出自治要求,而他們沒有等待英國政府的答覆就掀起了一輪“民族獨立。的浪潮,以圖跟印度一樣造成地事實後再跟英國政府討價還價。事實上。英國政府在這些地區失控後已經沒有心情去管理了,也就任由這些地區地大大小小的王國國王和封建主們賞布獨立。保持名義上對英國國王地尊崇。誰都明白。不出半年。這些地區性的政治勢力肯定要和身邊強大地帝國——大中華帝國拉上什麼關係。
在亞州一片獨立浪潮的時候,英國政府對馬六甲半島尤其是新加坡的獨立情緒更是無法兼顧。這個地區有一半的人口是平人,是英國目前惹不起也不想惹的。因此在5月15日新加坡宣佈獨立並請求併入大中華帝國的時候。英國政府採取了睜眼閉眼的態度,還命令殖民當局儘快與中國方面的代表建立聯絡。
實際上,在大中華帝國國防軍軍事情報局局長李莽中將和帝國政府首腦眼睛裡,“藍色計劃”獲得了全面的成功。這種成功將在戰後為大中華帝國帶來安南、緬甸、暹羅、阿富汗、巴基斯坦、印支馬來等藩屬,現在則已經帶來新加坡這個海外省和錫金這個重新歸藩的小王國。如果加上在中東的成功,絕對國防圈計劃已經初步完成(菲律賓還在美國手裡)。
當然,政府方面在1917年,在帝國皇帝即將到達倫敦的前夕絕對不可能去宣揚這些。
早在5月12日,帝國政府駐協約國總代表楊蘊春就在拜訪英國首相時發出。世界已經陷入混亂、世界需要秩序,世界的秩序需要在即將贏得戰爭的協約國中以最合理的形式重新建立,一個在協約國框架下的國際聯盟應該承擔起恢復世界秩序的責任“的聲音。
這個聲音是意味深長卻友好的,對英國目前尷尬的處境有頗大的好處。站在勞合喬治聯合政府的立場上。中國憑藉其強大的軍事實力和正在強大的經濟實力以及在國際上擁有的聲譽和號召力,已經成為大英帝國世界霸權的終結者。這場戰爭的真正贏家已經出現了,不是意圖爭霸的英國和德國,而是半路加入、養精蓄銳的中國。這是不爭的事實!中國在戰後的強大,也是事實!
政治家的眼光不僅僅看到今天英國在戰爭中對中國遠征軍的需要,還要看到在戰後世界政治格局的改變。還要去極力維護英國在戰後的國際地位。首相先生最終的方略是:聯合歐美、抵制亞洲,透過一個由歐美國家為中心的國際性聯盟來阻擋中國主宰世界的企圖。當然,在戰爭還在繼續的當前,這種想法只能在暗中積極籌備,絕對不能有一點半點的透露出來。這個時候中國總代表。成立協約國框架下的國際聯盟“的呼籲就給英國提供了機會,(人家故意給你的!)開始積極地籌備這個在”海牙國際會議“模式下的國際聯盟。
世界的紛擾,盡在一個人的掌握之中。
這個人,目前就站在大中華帝國海軍重慶號上,百感交集地用望遠鏡看著北方海平線上駛來的軒轅艦隊。在軒轅號上,有他兩個親人,有他一個生死兄弟,更主要的是。在計劃接近完成地時候,他有一種想把心裡所有的話吐露給最親近的人知道地衝動。
這種因為越來越接近目標而產生的越來越強烈的衝動也許是人的天性,當龍劍銘籌劃地民族崛起振興大業在現階段已經收穫了累累碩果的時候,即將面臨的倫敦首腦會議,又要去實現未來的戰略佈局。從舊金山在華人學校的開學典禮上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