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國聯軍,這次,可就沒有端郡王頂缸送死了。搞不好,英國人要自己的腦袋去謝罪吶!
“老佛爺,要不宣眾軍機和外務尚書、侍郎來,商量個妥善的法子?”旁邊的李蓮英見場面冷了下來,忙出聲幫奕劻支吾了一下。
慈禧想了想,道:“用不著,先讓唐紹儀陪英國公使談著,給裕剛下旨,龍劍銘即刻返回北京。”
慈禧的想法是做了兩手的準備,讓唐紹儀先跟英國人蘑菇著,看看英國人的具體態度,這邊把龍劍銘弄到北京來再說。如果英國人要來硬的,那就把龍劍銘推出去,如果英國人真的服了軟,那正好了!給這個混小子加官進爵,也好給百姓一個交代。至於捷報的事情,就先放一放吧!不就是個請功的摺子麼。
還沒等北京這邊的快騎出城門,西藏的報捷快騎又接二連三地進了城,騎士們一進城就高喊著“西藏捷報!”,把路邊的人咋呼的、歡喜的是彩聲四起,一個捷報還沒什麼,兩個、三個連續地來,再遲鈍的人也反應了過來:真他孃的是捷報了!不是當官的胡謅!劈里啪啦的鞭炮聲在城裡的各個角落響起來……
唐紹儀與英國公使談了一回就立馬回奏慈禧,加上南尼寺大捷,俘虜英國西藏邊境事務行政長官榮赫鵬;加上嘎拉大捷,生擒英軍司令官麥克馬洪……這些訊息和唐紹儀的試探情況完全吻合起來,這才讓慈禧等人得到了一個準確的判斷:真的打贏了!抓的俘虜不是幾個,而是從將軍以下的一萬多人!
這一下,慈禧的膽子大了起來,誰不知道英國是紙老虎?打痛了就不敢吭氣的……誰不知道象英國那樣的“民主”國家最重視戰俘的問題,有1萬多戰俘在手裡就不怕英國人動粗!
所以,唐紹儀也開始拿起了架子。拖!拖到龍劍銘回京把情況搞清楚以後再說!
朝廷這邊把主意一打定,對四川新軍的犒賞辦法也就很快擬了出來,兵部侍郎鐵良成為欽差大臣,親赴西藏犒賞三軍(四川新軍、舊軍、藏軍),撫慰藏邊。
報紙很快就得到了訊息,從《京華時報》開始,一瞬間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的中國人都知道中國軍隊在西藏打了大勝仗!一時間是全國振奮,鑼鼓喧天,焰火鞭炮徹夜不停。在四川、湖北、兩廣等地,老百姓更是湧到了新軍營地,真是有啥送啥,實在沒東西就送家裡的香火苗!幹啥?當新軍唄!沒聽說嗎?當兵要當光頭兵,嫁女要嫁教導旅……
中國,在舉國歡騰。而在地球另一面的英國,則陷入了忙亂和死寂當中。戰敗的訊息在封鎖一段時間後,還是被印度那邊的報紙捅了出來,很快就經過埃及等地傳到了倫敦,使得政府不得不把臺柱子——英國國王請了出來,承認英軍在西藏與中國軍隊發生了小規模的接觸,英軍受挫。
英國也是舉國沸騰,指責政府亂啟戰端的;趁機倒閣的;叫囂著要大規模報復的;推卸責任或者引咎辭職的各種訊息、各種醜態全部暴露出來。不過,英國政府還是理智的,剛經歷了布林戰爭還沒有恢復元氣的英國,在這個時候實在不適合擴大戰端,何況,有大量的戰俘落到中國方面……利用本身的實力和和平談判這個武器,先把戰俘問題解決了才是關要的事情。
國際社會也是一片混亂。法國人首先站出來說了一番模稜兩可的話。對日俄戰爭英國人完全站在日本背後,法國人是有意見的,對非洲的殖民地分配計劃,法國人對英國的態度是有微詞的;至於考不考慮組織聯軍報復的問題,法國人是絕對不會首先提出來的,因為從美國有訊息傳來:美聯集團正打算向法國軍方提供更新型號的速射炮……
美國人的態度要明朗一些,他們憂心忡忡,悲天憫人地說:日俄戰爭已經是人類社會的悲劇了,希望在太平洋的西岸,不要再發生一場大規模的戰爭……同時,耿直的美國人又換了種口氣: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