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責人很激動,但是我卻明白了他所說的意思。
我的心裡不禁也開始嘆息起來。但是我已經達到了目的——看來陳力華的鬼魂所說的是事實。
我和那位負責人胡扯了幾句就告辭了。
“人心不古、人心不古啊!”一路上清雲不住地嘆息道。
我和清雲決定不再上船。“反正我們已經在船上賺了一大筆。”清雲聽了我的意見後對我說。
豐都,這可是傳說中的鬼城,我們完全有必要在這個地方多呆一些時間的。
然而,導遊在向我們介紹了有關這個地方來歷和相關的情況後卻讓我大失所望:
在把豐都稱為鬼城的眾多傳說中,有兩個人功不可沒。這兩人一個叫陰長生,一個叫王方平,相傳從漢代起,他們曾先後在豐都縣城東北角的平都山也就是今天的名山修道成仙,白日飛昇。到了唐代,有人誤將陰和王兩人的姓連在一起,成為陰王,再訛傳為陰間之王,於是豐都就成了陰曹地府。‘下笑世上士、沉魂北豐都’這是詩人李白遊覽豐都名山鬼城之後留下的詩句。如今,李白的詩句成了豐都名山鬼城的一幅名聯。向世上之人昭示一個關於生與死、來與去的人生道理。豐都名山林木幽勝,風景如畫。古木掩蔽的翠綠叢中,石徑曲回,廟宇重疊。歷朝歷代的人們在滄桑的歲月積澱中,憑著豐富的想象和心中的奢望在名山之上,日積月累修建了陰陽界、奈河橋、十八層地獄等眾多的景點,並根據道、佛、儒教的學說,塑造了大量的人、鬼、神的形象,同時把人世間原有的機構和設施一一搬到了陰間,構建了自身想象中的一個完整而龐大的陰間政府,充分發揮陰間政府的職能,把人不能在陽間實現的願望和理想以及種種恩怨都放到陰間解決,用自己心中的理想鬼神去懲惡揚善,使理想的鬼神成為人們生存的精神支柱。因為在他們心中相信善惡之人是存在因果報應,生死輪迴的。傳說人死之後陰魂不散,都要到長江北岸的豐都鬼城這個地方來報到,在這裡接受閻羅天子的審判,判定功罪善惡,安排來世去向。這些遊動的亡魂手持蓋有陰司、城隍、豐都縣府三枚大印的路引,匆匆趕到豐都鬼城轉世昇天,不敢耽擱,否則來遲一步就會成為孤魂野鬼,永無寧日。奈河橋是豐都鬼城中一個蘊含中國傳統文化意味的地方。它位於豐都名山寥陽殿前,由三座大小、形制完全相同的石拱橋並列而成。橋面窄小,青石鋪砌,略成弧形,每次只能行走一人。橋的兩側石欄雕花,橋下為一方池塘。橋頭設有關卡,由陰間厲鬼日遊神和夜遊神晝夜把守。民間傳說,奈河橋是人死之後,到陰間報道的必往之路。如果人活著的時候品行端正、行善積德,那麼就有神靈保佑平安過橋;如果人活著的時候品行惡劣、行惡積怨,那麼亡魂就會打入橋下血河,被池中銅蛇鐵狗狂咬。《豐都宗教習俗調查》一書對此有過這樣的描述:‘橋分三層,善人的亡魂可以安全地透過上層的橋;善惡兼半者的亡魂可以透過中間的橋;惡人的亡魂則過下層的橋’。惡人過橋時,都會被守橋的厲鬼識破攔住,並推往橋下波濤翻滾、血水橫流、腥風撲面、屍骨滿布的血河……
我本來就對於有關豐都鬼城的傳說很是懷疑:如果這個地方真的是鬼城的話,這裡人們將如何能夠正常地生活?如果地獄採用那樣的方式審判、發配鬼魂的話,那種方式也太落後和低階了吧?
我和清雲看遍了整個景區,給我感覺就是——雕塑、人們想象中的雕塑。我甚至在這個地方沒有看到一個遊魂!
我和清雲相對苦笑。
不過,我和清雲在縣城的一家地方特色飯店吃飯的時候卻聽到了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
“你們知道嗎?今天豐都中學的一位女老師被車撞死了。”我們剛坐下就聽到一位食客說道。
“這種事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