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全球經濟和金融系統,更像是處於戰爭狀態,而非和諧、互惠和真正的有效率,也就是說,並不是節儉和適度的。

我把此書獻給我的妻子、女兒,並以此紀念我的祖父母,是他們教給我適度、節儉、智慧和愛的重要性。對於全世界渴望追求超越純粹物質積累的生命意義的人們來說,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喚醒並啟用他們的思想、精神和靈魂。歸根結底,我希望共同的人性在超越經濟增長之外的智慧成長方面,能夠達到福利經濟(真實財富)的山頂,並使我們的社會最終進入充滿愛的文明狀態。

我邀請你們,我的中國讀者,把這本書作為旅行路線圖,跟我一起登上山頂尋找真實財富、歡樂和幸福——希臘語中的幸福為eudemonia,其含義是“精神的安寧”。把精神安寧而不是金錢或物質財富的擁有作為生活的基本目標,其根本意義何在?由此我們將觸及問題的實質:究竟怎樣才能稱得上是美好的生活?

我相信我們這個時代的挑戰,是生活在一個如同阿明託雷·範法尼(20世紀60年代早期的義大利總理和聯合國大會主席)所稱的“資本主義精神”主宰的世界裡。範法尼認為,資本主義就像建立在經濟教條基礎之上的宗教,其信仰的基本原則是,每個人都是消費者,只謀求最大化他們的經濟效用,並且擁有對物質財富永不滿足的渴望。範法尼同時指出,資本主義建立在貪婪和享樂主義的原則基礎之上。這意味著,堅持快樂的哲學教義,就是最好的東西或者道德價值的源泉。我們不應該忘記:資本主義是人類的創造,是一種經濟和社會現象。資本主義被設想為整個社會的主流系統,就此而言,它與宗教並沒有什麼不同。

範法尼在1934年寫道,資本主義憑藉以下因素使每個男人/女人很自然地資本主義化。

為保證每個能夠想到的需求能永遠得到更加完全的滿足,積累財富(儲藏)被視為最佳手段。

資本家的生活方式是改善他/她特有地位的最佳手段。

物品是可以由其持有人(效用最大化者)或消費者“隨意(沒有限制)”使用的工具。

財富持有人不承認第三方要求其個人財富擁有物的權利。

持有人對沒有限制地獲得和增加財富,或以更少的成本進行再生產永遠沒有異議。

像範法尼一樣,我相信資本主義從本質上講,是人道主義和自然主義的宗教(信仰),新古典經濟學成為其神學方面的基礎。資本主義的本質是反對超自然主義的,後者相信超自然或神聖的事務和現象會干預人類的活動。今天,我們生活在這樣的世界,即自由市場裡只有看不見的手,對金錢的過度崇拜和對物質消費的崇拜成為我們的集體意識。如果審視資本主義的精神之所在,我們會發現其中浸潤著個人享樂主義的態度。13世紀義大利天主教堂裡的中世紀學者,例如聖·托馬斯·阿奎那,把那種以個人努力實現持續而無限增加物質財富的想法視為受到責難的罪過,但在現代社會,這種罪過卻已變成飽受讚揚的品質。

中文版序(2)

中國的悠久文化和歷史遺蹟提醒我,在這個民族5000多年的持久文明中,同樣擁有並掌握了適度與和諧的智慧。2004年11月我第一次訪問北京時,就受到中國古代智慧的衝擊。在故宮,我拜謁了中和殿。在18世紀清朝皇帝乾隆的寶座之上,高懸著他親筆題寫的牌匾:“允執厥中”,意思是“天道精微,人道艱難,只有精審純一,執而用中,才能治理好國家”。這與古代《禮記》的說法如出一轍:“凡事做到不偏不倚,恰如其分,保持和諧,天地萬物就能興旺發達。”

透過乾隆皇帝的智慧,我開始理解“和諧發展”,這個出現在中國人意識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