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部分

皮,以防敵人矢石破壞。屋內可容納兩人,透過轆轤車升高數丈,攻城時可觀察城內敵兵情況。

木幔,是古代一種裝有木板作掩護的攻城車。是古人在攻城在對付守城方類似箭石等投擲物時想出的辦法,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用草、布、木、皮等各種材料造出一大塊東西,挑起懸掛在城牆外,就能對拋射物進行緩衝。它們被稱為“籍幕”、“布幔”、“木幔”、“籬笆”、“皮簾”等。

轒轀車,古代攻城武器名。為四輪無底木車,上蒙牛皮抵禦城上箭矢,人在車中推車前行,可掩護士卒抵近城牆進行攻擊,但無法直接破壞城牆。一車可藏十人左右。

撞車,是中國古代量破壞城牆或城門的主要兵器,靠衝撞的力量破壞城池的防禦措施。《三才圖會?器用五?撞車圖說》記載:“撞車:上設撞木,以鐵葉裹其首,逐便移徙,伺飛梯臨城,則撞之。”

雲梯,應該是我們最熟悉的古代攻城器具,是古人用於攀越城牆攻城的用具。它並不是很多影視作品中最常見到的那種,長得像一個竹梯的東西。這種器具其下帶有輪子,可以推動行駛,故也被稱為“雲梯車”,配備有防盾,絞車,抓鉤等器具,有的帶有用滑輪升降裝置。

壕橋,又稱為“飛江”或“飛橋”,是古人為了透過城外的壕溝或護城河等障礙,作為攻城軍機動性的便橋。

臨衝,又稱臨衝呂公車或呂公車,相傳此車便是由姜太公發明的,因其受封於呂地,所以尊稱為呂公。而實際上,臨衝呂公車最早成型應該追溯到宋代,明代才有較多應用。

臨衝是古代一種巨型攻城戰車,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戰車。車高數丈,長數十丈,車內分上下五層,每層有梯子可供上下,車中可載幾百名武士,配有機弩毒矢,槍戟刀矛等兵器和破壞城牆設施的器械。

進攻時眾人將車推到城腳,車頂可與城牆齊,兵士們透過天橋衝到城上與敵人拼殺,車下面用撞木等工具破壞城牆。

今日因為查閱資料,更新有些遲,還請大家多多見諒(天上掉餡餅的好活動,炫酷手機等你拿!關注起~點/公眾號(微信新增朋友…新增公眾號…輸入dd即可),馬上參加!人人有獎,現在立刻關注dd微信公眾號!)

第二十一章訓練

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顧世虎沒有一舉拿下董家堡,士氣馬上衰竭不少,加上天色已晚,只好鳴金收兵。

等顧世虎退了下來,因為沒有攻破董家堡,遭到了延長縣令張雲柯的斥責,屁股上還捱了十大板。

顧世虎心中有氣不能發,心中暗暗發狠,決定將縣城中的四門大佛郎機調來。

大佛郎機雖然威力極大,也算是攻城利器,但是卻重達千斤,在溝壑縱橫的陝北之地,移動極其不方便,因為走得時候有些輕敵,加上縣太爺張雲柯連續催促,顧世虎才沒有帶上此物。

顧世虎分兵一半,交給百戶石勇統領,讓他回縣城呼叫佛郎機,還要徵發民夫工匠,用來建造攻城器械。

顧世虎率軍退後五百步,在董家河旁邊紮營,儘管顧世虎沒能一時間攻下董家堡,但是如果出城野戰,哪怕少了一半的兵力,僅僅依靠這百十個甲士,也能輕易擊潰下山虎上千大軍。

下山虎自然知道這一點,所以他也不敢領軍出城野戰,只能希望官軍糧盡退兵,兩方因為各自的原因,居然連續七八天沒有交戰。

就在官軍攻打董家堡之際,劉宣抓緊每一分時間訓練他這支規模很小的軍隊。

這些天,劉宣陸續招收了百十個流民,其中青壯七十一人,劉宣繼續編組了五隊戰兵,總共組成了九隊戰兵。

劉宣將這九隊戰兵編成三個哨,每一哨下轄三隊,每隊十一人,加上哨長一人,副哨長一人,馬伕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