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24部分

竇納樂頓時一個激零。

如果說,大清國內最有名的洋人,與絕不是各國的公使,也絕不是什麼李提摩太之類的傳教士,而是赫德!那個在1854年5月,年僅19歲便來到中國的傢伙。

赫德是北愛爾蘭人。來華後,先是在香港接受見習翻譯的培訓,隨即被派往英國駐寧波領事館擔任翻譯。1858年,被調到英法聯軍佔領下的廣州。次年,廣州繼上海之後,也設立了“洋關”,也就是海關。赫德經英政fu批准,於1859年5月辭去領事職務,6月,被聘任為廣州新關副稅務司,不久,又被總稅務司李泰國正式任命為廣州海關副稅務司。之後又不久,李泰國根據當時的英國駐華公使威妥瑪對清朝形勢的估計,認為清朝會很快覆亡,所以不願無故遭殃,藉口休假一年,於清咸豐十一年,也就是1861年4月的時候,急急忙忙地離開了中國。而臨離開時,李泰國向署理各口通商大臣薛煥推薦了江海新關稅務司費士來,當然也有粵新關副稅務司赫德,要求兩人會同署理總稅務司職務。之後,費士來和赫德一同前往北京。到達北京後,新任英國公使卜魯斯推薦他晉見恭親王奕?。在晉見中,他向奕?呈遞了7個清單和2個稟呈,對海關稅務、海關弊端闡述己見,並提出解決方案。奕?對他的表現極為滿意,很快便以“欽差總理各國事務大臣”名義,頒給札諭,重新任命費士來和赫德會同署理總稅務司職務。只是,雖然名義上是兩人共同署理,可赫德和美國公使與總理衙門都建立了密切的關係,實際獨掌總稅務司權力;費士來雖然在英方的資歷高於赫德,但他不懂漢語,無法和總理衙門大臣有直接接觸,被迫居於從屬地位。

在代理李泰國在上海擔任海關總稅務司職務之後期間,赫德建議總理衙門購買阿思本艦隊,也就是當時的英中聯合艦隊。這支艦隊當時計有中級兵輪三艘,小級兵輪四艘,造艦武器總經費計八十萬兩,是中國清朝同治年間,由清政fu委任英國人成立的一支海軍。只是,最終,因為種種原因,大清帝國極有氣度而不明不白地扔掉了67萬白銀之後,水師的全部家當還是隻有800多艘木製風帆船。不過,雖然沒有做成買賣,赫德在這次事件中的表現還是讓清廷非常有好感。尤其是奕?所主持的總理衙門,對赫德的好感也越來越勝過跑路的李泰國。而赫德自己也很聰明,極力爭取統轄海關的總理衙門掌權大臣,如奕?、文祥等的信任。他經常主動地提供稅務、洋務,特別是外交方面的意見,併為之出謀獻策,在總理衙門大臣的心目中,他明顯已取代了李泰國。赫德的自制沉著、圓通,而又熟悉官場禮節和中國士大夫的習氣,深得大臣們的讚揚。1863年5月,李泰國休假到期,從英國返回上海,赫德結束了代理總稅務司職務。可清政fu卻想方設法抬舉赫德,甚至由奕?專門設立了一個比一般口岸稅務司更大權力的職務,即赫德被任命為江海關稅務司外,還負責長江各口關務。不過這一舉動只是削弱和抵消李泰國作用,是為了推出赫德充任總稅務司的權宜之計。不久,恭親王就上奏:李泰國“辦事刁詐,以致虛靡鉅款,實難姑容。現由臣等將其革退,還準經理稅務。該夷狡獪異常,中外皆知,屢欲去之而不能,今因辦船貽誤(阿思本艦隊事件),正可藉此驅逐”,“其總稅務司一缺,即由赫德辦理。”

就這樣,1863年11月16日,上諭批准把李泰國革職,派赫德繼任總稅務司。這樣,年僅28歲的赫德,就成為清朝中國海關的總稅務司,而且一直連任到了現在,足足33年。在這三十餘年的時間裡,他被清廷視為客卿,在衰朽的舊帝國制度中創造出唯一廉潔不貪腐的高效衙門;他懷揣大英帝國的野心,卻又以“中國政fu外籍僱員”自居,並且清楚的認識到自己中國僱員的身份,“從某種意義上講”,是中國人民的“同胞”,是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