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各式各樣的準備。
因此,張曉最近很忙,忙到聯合蕭美娘,沈落雁溫存的時間都沒有。
首先,長安城內的各種資源,諸如兵器,糧食,金錢,以及各種器械都必須要搬走。
不過,還真是有些困難。
長安城內的城庫很龐大,佔地面積足有數百畝。裡邊放著無數的輜重,器具,黃金,銅錢。
畢竟自從隋文帝時期開始,每年都會派遣一隊人馬,將無數輜重從各處運送到府庫裡邊。
張曉到現在還沒有統計過來長安城內到底有多少東西,只知道若是張曉想要將長安城內的重要物資全部運走,那麼至少需要半年的時間。
幸好張曉還必須留下一部分給楊玄感,否則那還真是**煩。
長安城內糧食張曉留下大約總數的四分之一,大概足夠二十萬兵馬一年所食的數量。兵器方面,大約能夠組裝十萬左右的雜牌軍。
雖然有些不捨,但是張曉知道那是必要的。
這個時代是亂世,任何的想法都需要保住自己才有可能實現,不管是雄踞一方,還是稱王稱霸,這些都需要他張曉活著才能做到。
一千多年時間,張曉比這個時代多了太多的知識,也多了太多的眼光。畢竟智力可能天生有差距,但是智慧卻是時間積累的經驗。
張曉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智力大概不會是這些千古名臣的對手,尤其是李世民這個近乎妖孽一般的君王,張曉更是差了幾條街的距離。
但是自己的眼光,自己的知識儲備,自己的智慧爆他們八條街沒有一點問題。
最簡單的說法就是張曉至少知道在這個時候實行什麼政策會有什麼好處,長久之後的弊端是什麼,連查漏補缺都不需要,對幾百年後會有什麼影響,在扯扯皮說說幾百年後換成什麼政策。
就算李世民是千古第一帝,也不可能知道未來的宋朝是什麼樣字,元朝是什麼樣子。
正是有了知識儲備,才讓張曉真正的構建出合適的戰略計劃。
比如說,張曉知道隋朝未來幾年的大概情況,這使得張曉知道該如何對付這個龐然大物。
再比如說,張曉之所以選取且末四郡作為根基之地,最重要的一點是因為張曉知道且末四郡乃是絲綢之路最重要的一道關口,是天地下最適合發展商業的地方。
雖然說這個世界是“以武為尊”,但是幸運的是,天底下不存在“破碎虛空”境界的超常生命體。只要付出足夠的代價,就算是寧道奇,傅採林等大宗師都能夠用人活生生堆死。
能夠被殺死,就意味著沒有人能夠逃脫的了大勢。
而張曉恰恰最擅長做的就是如何營造出一股“大勢”。
只要有一塊紮根的地盤,足夠的錢糧,以及暫時和平的環境,張曉就能夠做到天下無敵。
而這些條件,現在都已經齊全了。
所以,張曉的崛起之路已經是勢不可擋。
第八十五章麻煩
張曉大概忙了四五的時間,然後又變的清閒起來,無事可做。
這倒不是張曉偷懶,而是真正的無事可做。
將處理政務的權利全部劃分成一塊一塊的,然後交給了畢泰等人,自然就變得無事可做。
張曉對自己並不是很自信,因為他從小到大就沒有當過什麼官,在學校裡面別說班長,小組長都沒有當過。
因此若是處理政務,張曉相信那將會是一團糟。
但是張曉同樣知道,作為一個“主公”實際上是可以作為“擺設”存在的。
只要有一群英明能幹的手下,然後還能夠控制的住他們,自然就不會有什麼大的問題。
莫說,這群手下不會背叛張曉,就算背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