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九龍設了中國電報局的分號。

有了上海大捷的經驗,其它邊境重鎮也紛紛如法炮製。如鎮南關、東興、蒙自、思茅與法國旱線相接,騰越邊界紅蚌河與英國旱線相接,琿春、黑河屯、恰克圖、伊犁與俄國旱線相接,這些邊境在商定與外國的電報線轉接條款時,籤的都既詳細又慎重,基本上沒吃什麼虧。盛甚至還順便幫當時的大清附屬國朝鮮造了兩千多里的電報線。至此列強所鋪設的電報線都只能接到海岸,然後再接上中國方面的旱線頭,無有敢造次者。

這起中國與大北公司的爭端甚至驚動了萬國電報協會。該協會覺得這種事不利於國際電報業的長治久安,打算把中國也吸收進去作會員國。盛宣懷卻不幹,他的理由非常簡單:“人家都是玩了幾十年的老油條,咱們現在經驗不足,貿然摻和進去,就得按照人家的遊戲規則走,到時候自己吃虧。”(盛原文:“現在中國創辦未久,雖規模初具,然未便遽行入約,一切電報交涉事件,須按萬國通例辦理。恐未得其利益,先被其掣肘。只有堅守自主之權,不為侵佔,將來再行斟酌。”)

於是中國電報局禮貌而堅決地回絕了邀請。盛宣懷的這份英明,就算擱到現在也是很有參考意義的。

因此這份戰果,李鴻章在向清廷為其請獎的折片中,特意盛讚了盛宣懷主持中國電報局的業績:“沿江沿海各省電線系派布政使銜直隸候補道盛宣懷總理其事,該道首贊成議,會商各省地方官次第籌辦,事屬創始,而規劃精審,排程悉合機宜,用能妥速告成,遠近無憂。復以經費有常,勸集華商鉅款,將各省正線改歸商辦,俾公家久享其利,商人亦獲什一之盈,實能裨益大局。各國覬覦已久,英丹電報公司且於九龍及上海至吳淞安設陸線,方謂非常之舉,中國末必果行,遂群起相爭,多方撓阻,該道奉飭設法抵制,相機操縱,一面集資趕設沿海陸線,使彼狡謀廢然中止,保我自方之權,尤於國體商情所關匪細。今線路綿亙萬數里,京外軍謀要政瞬息可通,成效昭著,其功實末可泯。該員才具優長,心精力果,能任重大事件,足以幹濟時艱。”

盛宣懷因此大得聖眷,成為晚清一代名臣。而另外一位居功闕偉的鄭觀應,也因為在談判中表現出色,被粵東防務大臣彭玉麟調往前往廣東,總辦湘軍營務處事宜,以應付中法戰爭。彭玉麟與兩廣總督張之洞謀劃偷襲西貢法軍屯糧之地時,還派這位智勇雙全的官員秘密潛入,在西貢、金邊一帶偵察敵情,暗中聯絡南洋反法勢力。他回國以後,隱居數載,一部《盛世危言》橫空出世,震驚中外。世人皆嘆其眼光深遠,卻不知鄭觀應的這種見識,正是肇始於對電報的深入研究呢。

就這樣,外有列強的重重壓迫,內有洋務諸名臣的極力推動,幾經反覆,發端於西洋的有線電報終於在中華帝國奠定了自己的地位,獲得了國人的認同。

有了丁日昌、沈葆楨、盛宣懷、鄭觀應等一眾先輩苦心孤詣的鋪墊,到了馬可尼發明無線電報的時候,中國對這個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已經遠不像從前那麼閉塞,引進速度之快,態度之開放,令人咋舌。

馬可尼在1985年進行無線電報通訊試驗,獲得成功並取得專利。轉年8月9日,由黃遵憲、梁啟超等著名革新派人物創辦的期刊《時務報》上,就刊載了這樣一條訊息:《無線電報》。這條訊息用的筆法,以現代人的眼光來看有趣的很,茲轉錄如下:“義大利人馬考尼,年少而好學,尤精於傳電,新得其悟,其傳也無事於線,不用電磁石,但用摩擦而生之電,憑空發遞,激而成浪,顫動甚疾,每秒跳二萬五千萬次,所謂漢忒象浪是也。其發也性直,返射之角度,與透物之斜度,與光無異致。近挾其術抵倫敦,……表演無線電收發”,“發報與接報處,並無尺寸之線,其電報器具,不過兩木箱。演說時,遠置廳事兩旁,一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