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降秦軍將領。
雖說夏軍確實佔據優勢,但王翦等人還有精銳,而夏王帶來的主要是低階兵種,態度高傲,秦軍將領會產生抗拒心理,反而不好招降。
“王朗只是口直心快,並無其他意思。若是諸位投效夏王,官職依舊,仍可統帥諸部兵馬。夏王承諾,對諸位與夏軍大將一視同仁,諸位在長安城、咸陽城之家財,盡皆保有之。但凡有子嗣族人者,酌情任用。”
房玄齡提出的條件確實很誘惑,基本上完成秦軍將領到夏軍將領的轉變,沒有多少波折。
秦軍將領只是更換了君主,官復原職,執掌軍團,與以往沒有多少區別。
“可以接受。”
王翦無處可去,對於不想成為領主,只想要擔任一名統帥的他,投靠楚天已經是最好的出路。
“我們一樣。”
蒙恬、李信的態度與王翦一樣,同意了房玄齡的建議。
“恐怕我們二人的位置,需要降下來。”
賈詡和李斯的官職在長安城太高,幾乎位列三公,投靠楚天以後,因為楚天有一批元老大臣,他們的地位不可能和以前一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對官職和地位比較重視的李斯實際上不怎麼情願在楚天勢力成為第四號甚至是第五號大臣。
楚天勢力代表的夏王國,擁有的大臣就有房玄齡、杜如晦、李悝、桑弘羊、張昭等人,不少人是元老,比如房玄齡、李悝是第一批元老,他們的地位肯定在李斯之上。
張昭、桑弘羊是第二批元老,在地位上也可以挑戰李斯。
除此以外,還有後起之秀的諸葛亮,以及管理漢朝廷的荀彧,都有能力挑戰李斯。
房玄齡說道:“夏王志在平定四方天地,兩位與我等,皆是為夏王效力,不分彼此尊卑。”
作為元老的房玄齡這麼一說,李斯這才好受一些。
從一個勢力的頭號文臣,到另一個勢力無法躋身於前三的文臣,這樣的落差,多少讓李斯感到失望。
“諸位可前去覲見夏王,夏王想必會十分樂意見到諸位。”
房玄齡帶著王翦、蒙恬、李信、張繡、賈詡、李斯等人,來見楚天。
楚天這邊還在清掃戰場,統計諸將戰功。
吳起因為攻佔河東郡,為此次平定關中提供了跳板,所以在楚天軍中的地位正式確立。
再厲害的名將,如果不在主世界立下戰功,其他將領也會不服。
當王翦、蒙恬、李信等一眾關中將領被帶回營地時,楚天不禁震撼。
老秦間接給他留下了一個不錯的班底。
雖然這些關中將領還不怎麼情願投靠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