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知識進行生產的工業化農場。
根據復興黨統計院在1625年的統計,目前復興黨治下的農場主要種植的糧食作物裡,玉米的平均畝產超過八百斤;馬鈴薯和紅薯的平均畝產超過一千五百斤;水稻的平均畝產超過六百斤(單季產量和明朝本地雙季產量持平)。整個復興黨的糧食生產水平雖然無法和現代中國相比較,但是和明朝本身的生產水平相比的話,單單一個水稻的畝產就達到明朝本地畝產的兩倍左右。
但是,雖然復興黨控制下的江漢平原的糧食生產水平得到跨越式的發展。可是,復興黨為了面對馬上或者說已經開始大規模爆發的難民潮,早在1621年開始,就在全面制定了“只進不出”的糧食政策。
復興黨治下工人、農業工人、城市居民的個人糧食供給為:成人每月每人粗糧120斤,細糧五十斤。十八歲以下未成年人,每人每月細糧80斤,粗糧40斤。這樣的政策就是單純的限制糧食買賣。
當然了,雖然在糧食買賣上進行限制,可是在復興黨治下,所有糧食製成品全部都是放開供應,自由買賣的。
商店裡飯店裡的那些米飯、粉條(地瓜粉和土豆粉為主)饅頭、包子、麵條、餃子等等這些東西,隨便買隨便賣。而且無論是工廠還是農場,部隊還是機關裡,都有不限制買賣的低價食品。其他如在復興黨治下非常便宜的雞鴨魚肉蛋之類的農副產品,甚至不限制外銷。
復興黨“只進不出”的糧食政策,就是單方面的限制糧食外銷的政策。而且,復興黨的糧食政策禁止外銷的同時還要大量的進口。
復興黨出口大量的工業製成品,透過自身的貨幣政策吸納了大量的白銀。與此同時,復興黨緊緊的控制了大明朝三分之二的商品糧生產基地,限制糧食外流又大量的吸納外地糧食。
在復興黨政策下,這個原本不存在的勢力,開始對這個時空的大明朝產生劇烈的影響。
在全中國的範圍內,一方面因為小冰河氣候導致的糧食減產,一方面因為復興會的糧食政策,一方面又因為白銀被複興會大量的吸納,從而導致了從1624年開始,大明朝的糧食價格開始出現了突飛猛進的暴漲。
到1625年,江南地區的糧食價格已經達到了平均一石米十五兩銀子左右了。也就是說,在經濟發達的江南地區,每斤大米的價格已經達到了100個銅錢左右的價格。
100個銅錢,換算到現代的話差不多是50到100元人民幣。想一想,在現代每斤大米要是買到50塊錢的話,會是一種什麼狀況。
。。。時空之門1619
———————————————————————————————
第295章 明朝的經濟危機2。。。
。。。
第296章 朱舜水訪武昌1
市場上的貨幣減少的同時商品供應也減少,這種情況有些基本的經濟知識或者有一定商業實踐經驗的人都知道會出現什麼樣的狀況。【全文字閱讀】貨幣減少的同時商品工業也減少的直接結果就是物價飛漲。
在大明朝這個環境下,在封建社會的生產力水平的限制下,糧食生產的總量一直處於一種不穩定的狀況。但是,在這種糧食生產的不穩定,對於大明朝的封建統治階級的問題真的不太大。
湖廣地區的江漢平原和洞庭湖平原是大明朝的商品糧生產基地不假,可是大明朝也不是隻有湖廣地區才出產糧食。商品糧存在的意義是因為他的商品性,可是大明朝的地主官僚們自己就有大量的土地,他們自己的土地上就可以出產大量的糧食。
糧食價格暴漲帶來的危害,是單純的針對中下層民眾的。也就是說它只對普通老百姓有害。
對於那些大地主大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