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3章 遼王需要弼馬溫

張石身上。

培養戰馬難,培養職業騎兵更是難上加難。步兵往往有了五、六年騎乘經驗之後,才可能達到騎兵人馬相習的基本要求,七、八年之後才能達到人馬合一的境界。

而胡人五歲能騎馬,自然是天生的騎兵首選。霍去病討伐匈奴,胡騎往往超過半數,就是這個道理。

遼王在征戰遼東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土騎兵,其實就像唐朝名將當年高仙芝征戰中亞、李陵深入匈奴一樣,雖然也是騎著馬,只能算是騎乘步兵。

軍馬一般可以服役五到八年,戰馬的黃金服役期只是兩到三年,培養一個優秀的騎兵更是在五年以上。

如果要建設一支拉風的鐵騎,也就是重騎兵,不僅需要最好的戰馬,還需要人馬具甲,那是相當的燒錢。

因此,不光是遼東不具備建立重騎兵的條件,就是日落西山的蒙元現在也很難組建成規模的具甲重騎兵。這也是蒙古騎兵被大明打得節節敗退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過,話再說回來,隨著先進火器的不斷推陳出新,重騎兵極為燒錢不說,而且在戰場上越來越像呆笨的活靶子。此時再發展重騎兵,真是盲目交智商稅。

在後世經驗的指導下,遼王現在的打算是,經過十年左右的努力,培養一批血統純正的阿拉伯種馬,並透過雜交,培育出挽乘兼備、軍民通用的馬種。

後世東北的三河馬就有阿拉伯馬和蒙古馬的血統,兼具阿拉伯馬和蒙古馬的速度、耐力和靈活性,是阿拉伯戰馬的最好代替品,可以部分滿足建立輕騎兵和乘馬步兵的需要。

如果能培育出像後世又耐嚴寒天氣,又適合耕種的東北馬這樣體型高大的挽馬來,這樣能滿足東北建設的多方面需求,緩解遼東耕牛不足的困境。

為了不讓公馬因為爭風吃醋而互相傷害,朱植又寫信給盛庸和平安,讓他倆分別從阿扎失裡和哈拉章那裡要五百名青壯專門搭建龐大的馬廄,明軍則在冬季回報以十萬斤糧食。

遼王還要求各個馬廠建立嚴格的交配登記和淘汰制度,既要保證各種優秀馬匹基因庫的純正,同時要找到培育優良馬匹的最佳雜交組合。

總之,遼王對這項計劃充滿了憧憬,好多事情都是親自出面,一抓到底。

唯一遺憾的是,郭驥不願意當這個弼馬溫!朱植只好抓了濮璵的公差,讓他臨時負責起遼東的養馬大業來。

後來濮嶼也打仗去了,遼王最終轉變了用人觀念,從善於養馬的阿拉伯和蒙古牧民中各選了四人,分別擔任四個馬廠的正副廠長,相當於八個弼馬溫。

後來的事實證明,遼王這一觀念轉變的很對,專業的事情還是得由專業的人去幹。

喜歡去大明扶貧請大家收藏:(www.630zww.com)去大明扶貧【630中文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