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內容。
他拿著資料,先給朗朗發了條訊息:
“在哪?”
對方回覆的很快:
“在做spa,剛結束。你睡醒了?”
“嗯,你房間裡有鋼琴是吧?”
“有。”
“那你回來,我找你有事。”
“好。”
等朗朗回來的功夫,他繼續拿著這份送給老王和七哥的新婚禮物計劃書在看。
其實這次的紀錄片是一個採訪紀錄片。
而他那5個大類看似很燒腦,讓人有些不明所以,可其實解釋起來都很簡單。
第一個主題,《河》是一個大類別。
是貫穿始終的一種形式。
時間如同一條流動的長河。
向東流去,奔流入海不復回。
是紀錄片的主旨。
許鑫把這個類別,在心裡定義成兩條小溪的匯流。
溪流交匯,形成了河。
他會用攝像機,記錄下老王和七哥在婚禮前的片段。讓大家看到這兩條溪流是怎麼交匯到一起,又流淌到何方。
而接下來的第二個命題“我”以及第三個命題《他/她》同樣很好理解。
是一種自我認知。
關於【我】怎麼認知自己,又怎麼看待對方。
許鑫覺得,在這個二人即將喜結連理的節骨眼,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其實內心裡都會有一些變化。
至少,他當年也是這樣的。
但這種心理的變化,或者說對自我以及對方的認知,如果在沒有外部力量的剖析下,其實很難短時間裡想清楚。
現在的我怎麼看待以前的我,又怎麼期待未來的我。
又因他/她而轉變了什麼。
如何認知自我……
他想幫倆人都能感受到這種變化。
至於第四條《不安》,其實就更好理解了。
倆人現階段的不安是什麼,對未來的期許中,又存在著怎樣一份內心深處的恐懼。
他希望倆人都能在某種環境中,表達出來。
而如果未來出現了類似採訪中時的那種恐懼時,或許,這份採訪中,“曾經的自己”給出的回答,就會成為一種借鑑,或者說力量。
幫助他們度過一個困難的階段。
至於最後面的《雁》,則是他對二人最圓滿的祝願。
雁是世界上最忠誠的鳥,一生只擇一伴侶,從一而終。
他會用攝影機記錄下來兩位友人最幸福的這個瞬間,以鴻雁比作二人的感情,祝他們永不分離。
整場紀錄片不存在什麼特別的技術含量,或者標新立異的主題。
與其說是禮物,更像是一顆時光膠囊。
這顆時光膠囊的真正觀眾,是未來的他們。
姑且……也算是一顆找回初心的種子吧。
將來的某一天,當他們迷茫時,開啟看一看,看一看當年的自己是何等的堅定,可能未來的他們正生活在這紀錄片裡的某份困境中。而當年自己的回答,也許能成為那把破局的錘子,敲碎一切桎梏,找回初心,尋得始終。
至於這紀錄片要拍多久,幾個小時,該怎麼剪輯之類的,他其實壓根就沒考慮過。
到時候再說唄。
正思索著,朗朗的語音電話打了過來。
“我到了。”
“ok,我去找你。”
這次王斯聰把海景位置最好的瀉湖別墅,都安排給了朋友們。
他和朗朗的別墅是挨著的,中間只間隔了不到十米的碧藍之海。
一路來到了朗朗那屋,他看著坐在鋼琴前正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