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里之外就有座山洞頓時來了興趣。這麼近的距離,他一會兒就能過去先參觀一下的。
“那是,唉,那是獵戶們在山中打獵的臨時宿營地。長官帶著部隊要是去住了,那些獵戶今後豈不是就沒了落腳點?”中年尼姑雙手合十眉頭微皺,似乎是為自己剛才的失語而後悔。
胡飛的眼睛在禪房中三位尼姑身上轉了一圈,感覺另外兩個人似乎並不反感這中年尼姑的失言,她們好像還有點高興一樣。這胡飛就納悶了,“師太,難道獵戶在那裡臨時落腳打擾到你們白雲寺了嗎?”
聽到胡飛如此問,白雲老尼很是無奈的看了看兩個徒弟,尤其重點瞪了剛才多說了話的中年尼姑一眼,“唉,這是貧尼和小徒都犯了嗔戒了。”老尼姑嘆了口氣,開始詳細向胡飛解釋白雲庵和那個獵人山洞之間的恩怨糾紛。
獵人們上山打獵是個辛苦活兒,不光危險,時間還長,有時候上山一次十天半個月都是常有的事兒。也不知道哪一天,有個獵人在離白雲庵幾里之外發現個山洞住了一晚。從那以後,山洞裡就總有獵人過夜,那裡也就變成了獵人山洞。
時間一長,這附近獵人出沒的就頻繁了。有的獵人偶爾也會在離開獵人洞之前來廟裡拜拜佛祖,祈求這次打獵能夠收穫豐厚。能上山打獵的基本都是窮苦人,上山打獵的時候經常是一文錢也不帶的。
拜了佛祖卻不給香火錢,白雲老尼能有好臉色嗎?但獵人有的只是獵物,那玩意兒又不合適送給廟裡。尼姑們吃齋唸佛,是不佔葷腥的。後來有那心思靈巧之輩就在打獵之餘,採點蘑菇、木耳之類的拿到廟裡當香火錢。尼姑們也就慢慢習慣了這種拜完佛祖過幾天來交點山貨的規矩。
說這話也就是去年過完八月節沒多長時候,有個年輕的獵人也來拜佛求收穫。當時白雲老尼正在禪房裡唸佛經做功課,廟裡一個年輕的尼姑接待了獵人。
年輕人血氣方剛,見小尼姑長的甜美秀氣就出言調笑了兩句。那小尼姑社會經驗不足當時就讓嚇了一跳,哭著跑到後頭找住持告狀去了。
白雲老尼聽完事情原委,怒衝衝跑到前頭打算找那獵人算賬,結果那小夥子卻早跑沒影了。老師太也沒見著那人。
這件事以後,年輕秀氣的尼姑整天悶悶不樂的,沒人的時候還哭。尼姑庵裡有這麼個人,那不是耽誤別人修行嗎?白雲老尼開導數次無果之後,只好讓這個小尼姑還了俗。
又過了兩三個月,來了對年輕男女到廟裡燒香還願。老師太一看,那年輕少婦竟然就是她放下山的小尼姑!再一問經過,原來那年輕人是當初在廟裡出言不遜的年青獵人。
小尼姑還俗之後,遇到了那個英俊的獵人,倆人在俗世間結了姻緣,現在這小夫妻二人是上山拜謝當初白雲庵照顧之情的。
雖說是成就姻緣乃是善舉,但老師太仍舊難掩心中的惱怒。不但把兩人哄了出去,從此之後還立下了規矩:凡是獵人洞來的獵人,白雲庵一概不接待!我們寧可自己去採蘑菇木耳吃,也不讓那些不規矩的獵人再來褻瀆這神聖的佛堂了!
有意思。胡飛聽完了頗覺有趣,他就更想去那個獵人洞裡看看了。佔了人家的尼姑庵不合適,徵用一個獵人山洞好像就沒啥心負擔了吧?
山洞是獵人住的地方那就更好說了。部隊初來乍到的,正需要當地人熟悉地形,把獵人招進部隊豈不是一舉兩得?既增加了兵員,又有了嚮導,正是抗日的隊伍應該大力提倡的!
說幹就幹。胡飛向白雲老尼告辭,順著尼姑們指的方向直接趕奔獵人山洞。
三四里山路那不是眨眼就到嘛。沒用多長時候,一群人來到了山洞跟前。山壁上有個直徑差不多兩三米的大山洞,野草和雜樹把洞口給擋住了有三分之一。有小路直通洞內,一看這裡就是有人類活動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