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應時,土非澤埴,竊恐欲富民而適以擾民,欲減水患而適以增水患也。”
十七年,剛毅言:“吳淞江為農田水利所資,自道光六年浚治後,又經六十餘年,淤墊日甚。前年秋雨連旬,河湖汎濫,積澇竟無消路。去年十月,派員開辦,並調營勇協同民夫,分段合作,約三月內可告竣。”報聞。鴻章又言:“寶坻青龍灣減河,自香河之王家務經寶坻至寧河入海。去歲霪雨兼旬,河流狂漲,橫堤決岸,寶坻受害獨深。廣安橋以下,河身淺窄,大寶莊以上,並無河槽,應與昔年所開之普濟河、黃莊新河一律挑深,添建石閘。”沈秉成、松椿言:“淮南堰圩�所管之洪澤湖,關係水道利病鹽漕諸務。今全湖之水下趨,毫無節制。現勘得應行先辦之工,曰修復三壩,曰修整束水堤,曰展挑三福口,計三項工程,不過數萬兩可以集事。或有議於禮河迤西蔡家莊建滾水石壩,使水可蓄洩,較有把握。惟鉅款難籌,應暫緩辦。”均詔如所請。堵築吳橋宣惠河缺口二。河陝汝道鐵珊,以閿鄉北濱黃河,城垣屢被衝坍,因於城外築大石壩,挑溜護城。
十八年,疏鑿福山港、徐六涇二河,及高浦、耿涇、海洋塘、西洋港四河。山東巡撫福潤言:“小清河為民田水利所關,年久淤塞。前撫臣張曜籌議疏通,因工漲款絀,僅修下游博興之金家橋至壽光海道,長百餘裡。其上游工程,應接續興挑,庶使歷城等縣所受各水,悉可入海。今擬規復小清河正軌,而不拘牽故道,由金家橋而西取直,擇窪區接開正河,歷博興、高苑、新城、長山、鄒平至齊東曹家坡,長九十七里,又於金家橋迤下開支河二十四里,至柳橋,以承濟麻大湖上游各河之水,引入新河,計長四千二百餘丈。”詔從之。
二十年,崇明海岸被潮衝齧,逼近城牆。於青龍港東西兩面設立敵水壩四,加建木橋,疊砌石塊,以御風潮。二十一年,署兩江總督張之洞言:“黃河支流之減水河洪河,自虞城、夏邑、永城經碭山、蕭縣,達宿州、靈壁、泗州之睢河,而注於洪湖。其間湖港紛歧,皆下注睢河。乾隆年間,以睢河不能容,導水為三,曰北股、中股、南股。中股為睢河正流。咸豐初,黃河日益淤墊,漸及改徙,豫、江、皖各河亦逐段淤阻,水潦泛溢為害,尤以永、蕭、碭為甚。同治間建議疏河,恆以工程過大,屢議屢輟。今擬改道辦法,導北股河之水以達靈壁嶽河,導中股、南股河之水合流入宿州運糧溝,以達澮河,而運糧一溝恐不能容納,應治沱河梁溝以復其舊,使各河之水皆順軌下注洪湖,不致橫溢,則各屬水患永息矣。”詔如所請行。
二十二年,御史華煇疏陳興修水利八事:曰引泉,曰築塘,曰開渠,曰通湖,曰開井,曰蓄水,曰用車,曰填石。下所司議。二十四年,濬太倉劉河,自殷港門至浦家港口四千一百餘丈。二十八年,江西巡撫李興銳言:“近年水患頻仍,皆由鄱陽湖日見淤淺,而長江昔寬今狹,驟遭大雨,疏洩不及,遂至四溢為災。請於冬晴水淺時,購制挖泥機器輪船數艘,將全湖分別挑挖。其上游河道亦一律擇要疏治。既為防水患起見,亦為興商務張本。”從之。修湖北省城北路堤紅關至春山八段,南路堤白沙洲至金口十段,以御外江之汎漲。建石閘數座,以備內湖之宣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