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侯跟二老爺有同門之宜,都曾求學於先儒方大家。南平侯是當朝的國舅,皇后的親弟,幼年跟方大家習文,後十三歲又跟隨當今聖上征戰沙場,立下戰功無數。當年在軍中,與二皇子並稱雙壁,後因重傷從軍中退下來。皇帝封南平侯位列三孤,後因生活作風問題被御史彈劾,之後便以養病為由辭官不朝。
說起這位南平侯的生活作風問題,木槿支支吾吾地說了半天慧馨才聽明白。說的通俗一點就是傳言這位南平侯有戀童癖。南平侯太夫人喜愛女孩子,而自己又沒有女兒,便從別人家裡認了不少乾女兒,並養在侯府裡。這些女孩子養到及笄便被送回家自行婚配,這些女子過慣了侯府錦衣玉食的生活,被送回家後自然是不高興的。結果有個御史的女兒定了親,卻死活不肯嫁,家人問到底才說是自己早已芳心許給了南平侯,此生非南平侯不嫁。御史家與侯府理論,侯府說這女子在名義上跟侯爺是兄妹,兄妹成親那不成**了,所以侯爺是決不能娶這位女子的。這事不知怎麼又被女子原來定親的家人給知道了,那家就跑來退親。侯爺的這位義妹聽說了侯府不要自己原來定親的也來退親,就鬧起了自殺,事情越搞越大,風聲堵不住結果全京城的人都給知道。這位御史氣了個半死,上了兩個摺子給皇帝,一個是養女不教要辭官,一個是彈劾南平侯。權貴們最愛落井下石,一下就出了無數的摺子指責南平侯。南平侯怕皇帝難做,自己上了摺子要辭官養病。皇帝看京裡風言風語的也只要準了南平侯的摺子,把事態平息下來。
當年的事情鬧的雖大,但南平侯辭官後也就不了了之了。南平侯雖不在朝,但積威仍在,人脈仍在,最後京裡只留下了南平侯愛稚女的傳言,有那原本求門路不得法的便投其所好,將自己的**送給南平侯做義妹,一時之間南平侯太夫人的義女比以前還要多了。
慧馨心裡發怵,看來謝家的老爺們也動了這個心思了,這事對姑娘家可不是什麼好名聲,看原來船上的動靜,謝老爺應該是打算把九妹送過去的,不過今天三姨娘搞了這一出,老爺那邊不知會不會有變故?
回想中午見到的男子,八成就是南平侯了。。。慧馨總覺得這人有點熟悉,但又覺得以前應該沒見過才對,這南平侯看上去到真不像戀童癖,他看慧馨三人的態度更像不耐多些。
次日眾人請安後,太太單獨留了慧嘉,慧嘉的婚事也是時候操辦起來了。慧馨也越發乖覺,整日關在房裡做針線,準備多做幾樣給慧嘉添妝。果然沒出幾日,府裡就有傳言,七小姐,八小姐和九小姐要被送去南平侯府給太夫人做義女。傳言到了太太的院子,太太氣的把三姨娘院子裡的婆子丫環全都直接杖斃了,又從身邊挑了一個丫環一個婆子守著三姨娘,三姨娘的院子也直接鎖了,除了送飯任何人不得出入。
謝家畢竟是書香門第,傳出這種話是要毀了謝家名聲的。但要說老爺沒這麼想法,那三姨娘又怎麼會拼著搞這麼一出?謝府一向嚴謹,內宅裡太太抓一把,老爺又抓一把,想打聽個訊息破綻難尋。還有女士院的事情,除了二姨娘那裡,府裡是一點風聲都沒有,這件事多半是老爺親手辦的,涉及到老爺身邊的人事,慧馨是一點也不敢輕舉妄動。
這些日子,慧馨老老實實的在屋裡做針線,二太太卻單獨帶了慧嘉去了趟龍華寺上香。據說在廟裡碰到了大理寺卿盧夫人和盧四小姐。
又過了幾日,謝四老爺一家終於到了。謝府辦了一次全家宴,宴上謝家的四位老爺商談了重修祖墳的事,還有給幾位過了八歲的少爺小姐上族譜的事。慧馨到這時候才知道,謝家的子女不論嫡庶年過八歲就可以入族譜,且一律記在正室太太的名下,妾室在謝家是不上族譜的。
慧馨一聽這話就如醍醐灌頂,許多想不通的事一下就通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