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到越州北部時便陷入了苦戰。
東夷還好,在蒼何部的控制下,都離得遠遠的,子奕目前沒有讓東夷跟人拼命的打算,當年離唐兩國攻打東夷,東夷損失了超過五成的人口,根本不是短短十幾年就能恢復的,不然他也不會跑去中原攪風攪雨,轉移所有人的注意力。如今越州與沃州邊界要打仗,子奕表示:隨便,只要不波及到東夷,打得天翻地覆也無妨。
子奕無妨,不代表其餘十巫也無妨,只是離得太遠,當戰報送到華歆城時,伯服等人所能推測出來的便是御風在沃州平原上同離、唐兩國的臨時對上了,而兩國的臨時聯軍由邊境的邊軍組成,初步估計有四十萬人,當然,若是兩國有往邊界增兵的話,沃州平原之上的戰爭規模只怕更加浩大。
但不論沃州如今情況如何,都可以肯定,大荒血與火的亂世於此時正式拉開了序幕。
☆、蒼鹿之野
沃州地勢平坦,山脈不多,東北部有座空桑嶺,西南是浮絡山脈,然後就沒什麼山了,即便有也是丘陵山,與中州、冀州的山相比,那根本不能算是山,但也可以從這裡看出一點,沃州的地形很適合騎兵發揮。
御風過去都是憑藉騎兵縱橫馳騁,如今卻在最適合騎兵發揮的地方被騎兵給攔住了步伐,火氣可想而知,偏偏他還沒輒。青州與揚州,原始森林的覆蓋率高達九成,根本不適合騎兵發揮,因此他帶的軍隊以步兵為主,騎兵純粹是用來輔助步兵的,帶得不多。
離國與唐國雖非以騎兵見長的國家,但這兩個國家都曾與沃州大地上最悍勇的東夷騎兵對峙長達千年,雖非以騎兵見長的國家,但對付騎兵的經驗比哪個國家都足。而也因為知道騎兵衝鋒的殺傷力,當年聯手平定了東夷後,兩國將東夷分裂為北夷與南夷,然後不約而同的每年向東夷索要大量的牛馬。
離國本身就有馬場,有了東夷的良馬後,又改進了馬種,開始發展騎兵。而離國,唐嬰在世時也意識到了一個問題,東夷絕不會那麼容易就臣服,遲早還得反,而對付騎兵,還是騎兵最合適,因此也大力發展軍馬的養殖。唐嬰雖已逝,但即便是唐王瑾也無法否認唐嬰的能力,雖然唐嬰的新政被廢得七七八八了,但發展騎兵這一項是僅有的沒被廢的一項政策。東夷能夠與離唐兩國抗衡千年,東邊更是抗住了羽人的推進,絕不可能那麼簡單,防著點有備無患。因此這麼多年過去,這兩個國家都發展出了一支十萬人騎兵,然後堵住了御風前腳的步伐。
從後方調騎兵來不現實,如此遙遠的海路,到的時候,戰馬的腿也軟得差不多了,而且六十萬大軍的糧草已經讓華歆城壓力夠大了。若再調騎兵遠征,已經成了治粟內史的謝炎肯定第一個跳起來反對,軍糧多來自謝炎所負責的農舍,雖然這兩年西域與寧西的開荒,生產了大量的糧食,但也禁不住近百萬遠征軍人吃馬嚼,御風只能放棄了這個打算。
御風最後決定在沃州與揚州交界的蒼鹿野跟兩國聯軍打持久戰,戰爭打的是什麼?是後勤,別的他未必敢跟人比,但比後勤,不好意思,他如今最不怕的就是後勤。
宛州黑土這些年已被謝炎開墾出一千八百成田,換算下來,等於三四千萬畝的良田,加上前年寧西水利的竣工,灌溉出良田沃野三四百萬頃,這兩座大糧倉是他最大的本錢。他缺什麼都不可能缺糧,且前年公羊寧準備的足夠用一整年的羊肉做軍糧,最後都被他用各地糧倉裡的陳糧給替換了下來,沒有戰事的軍隊就先將就一年陳糧。至於醬羊肉,都做了遠征軍的軍糧,因此去年一整年,他沒再從後方徵過一粒糧。
這兩年,大荒的氣候逐漸變得溫暖,不再像以前那樣抽瘋,大部分時間都冷得要命,難得溫暖一回還是大旱。按照十巫的說法,這是神的迴歸所帶來的影響,大荒氣候的抽瘋始於萬年前神祇隕落的那一刻,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