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部分

麼敏感,經常比起其他人要慢上一拍,但是這一次他可是被青春閃了一把腰,走在流行當中。

《我為歌狂》動畫電影、卡通片姜成都是看過的,但是胡歌他們幾個有沒有出演這部話劇他就不知道了,究竟是本來就有呢,還是自己重生以後的蝴蝶效應?真是沒想到《我為歌狂》竟然還有話劇版!姜成不知道的是,不止是話劇版,還有歌劇版,甚至在今年夏天還會開拍電視版的。

不過《我為歌狂》倒是給了姜成啟發。他想了一下,《我為歌狂》之所以能夠大獲成功,無非就是扣住了時下年輕人的喜好而已——流行音樂,年輕、流行、叛逆、好聽的音樂,還有樂隊間的對決,無一不讓時下的年輕人覺得帥呆了,酷斃了。

一個想法隱隱在他的腦中形成,是不是可以拍攝一部歌舞電影出來?

歌舞電影作為一種型別片,曾在上個世紀30年代在西方曾風行一時。中國歌舞片的發展與世界同步,但又有別於好萊塢型別的歌舞片。中國歌舞片的發展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歌唱片、音樂片,以1948年的《歌女之歌》為代表;第二階段:獨特的樣板戲形式,以《東方紅》為代表;第三階段:劇情片+音樂唱段,以香港老歌舞片《三笑》為代表。只是漢民族的性格偏於深沉穩重,對禮儀的重視使得歌舞方面歷來受到限制。

但是無論在哪裡,人們都是喜歡歌唱,喜歡跳舞,喜歡在此之間釋放自己的熱情,其中尤以青少年為甚。年輕人就像朝陽,總是青春洋溢,到處散發著青春陽光,喜歡錶現自己,將自己“秀”出來,也許虛榮,但這是年輕的專利,這讓會讓青年人更加的成熟自信,而歌舞正是最好的途徑。君不見,雖然家長都不允許,但還是有很多青年人喜歡去迪廳跳舞嗎?而KTV更是年輕人們的遊樂場!

而事實上,中國一直就缺少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歌舞電影。

不過這並好做,因為一些傳統觀念的作祟,很多家長都認為唱歌跳舞是一種不誤正業的表現,偶爾為之還行,可要是以此為追求,那就是反主流了,這也是為什麼歌舞片在中國發展艱難的原因。

所以要拍的話,就不能拍攝那種文藝性的歌舞劇情片,因為他們在中國沒有市場,無論大人小孩都不會去看。所以只剩下了第二種選擇,青春類、校園類的歌舞片。這類歌舞片沒有什麼沉重的主題,主要就是講述那個時代裡年輕人的心態;或者是對夢想的執著;或者是對愛情的追求。這種電影一旦拍好,就會爆發出無與倫比的熱潮,瞬時席捲全球的學生階層。

如果此時有一部像《我為歌狂》這樣的青春時尚的歌舞電影出現,想必一定會吸引一大堆年輕人!

………【第四十九章 中國版《歌舞青春》】………

實際上如果不是要為了自身發展和電影票房考慮,姜成真有心拍一部劇情歌舞片出來。雖說中國是歌舞片的荒漠,但姜成可是知道,現在歌舞片在歐美實際上已經緩慢復興了,在未來幾年更是興起了蓬勃的發展。

事實上,好萊塢歌舞片在上世紀70年代進入萎縮期後,來到90年代,其實並不是沒有佳作,像迪斯尼在1995年推出的《風中奇緣》,就叫好又賣座,但它是動畫片;而真人歌舞片,拿得出手的《貝隆夫人》,僅僅只是能收回成本而已,而且主要的原因是那部電影的女主角是麥當娜。

為什麼現在只有《風中奇緣》這種“偽歌舞片”才會大賣?

很大原因是歌舞片發展到了現在,和“黃金時代”相比,已經有了質的變化,歌舞片也開始注重劇情,而不是弄一個簡單的內容,然後全程載歌載舞就行了。在未來,歌舞片能夠復興,正是靠著劇情和歌舞兩者融合在一起,讓人看故事的同時看歌舞,讓歌舞為劇情服務,而不是兩者生硬地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