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必墾矣。
雖然商君焚燒儒家經典,寧可國強民弱也不肯鬆口半分但即便是他,也不肯像某些人做的那版的不堪入目。
慫恿懶惰,阿諛,徒逞口舌之利,教唆民間私鬥!
爾等所作所為也配稱之為人乎!”
劉封說道這裡的時候,已經是開始有些剋制不住,也不知道是哪裡出現的力氣,就這麼開始了自己最後的咆哮。
他這一生啊,總覺得自己就該是這世間的主角,就應該有著上天的庇佑。
他曾經看不起自己的父親,看不起自己的叔父,看不起自己身邊的一起,總感覺自己能夠做成千古以來無人完成的偉岸。
他覺得,為了這個目標,他可以不擇手段,他可以放棄世間禮法和規矩,他可以為了這個目標做出所有不擇手段的事情。
無論是妥協還是如何,只要能夠幫助他成功,這都無所謂。
他覺得,這是對的!
但人啊,終歸不是那想象之中的東西,他是會改變的。
劉封在改變,他在變成這個樣子之前,管寧親眼讓他看到了一個活生生的人,是怎麼變成了一個讓他嘔吐不已的行屍走肉的。
一個百姓他想要活下去,想要自己的家人活下去,所以他想盡辦法弄到吃得,但是這種辦法不能讓他的家人活下去。
所以他開始去搶奪,去拼命,但是瘦弱的他仍然做不到。
所以在被逼無奈之下,他開始把草根樹皮當成了食物,甚至視若珍寶。
當這些東西也沒有了之後怎麼辦,他再一次在威脅和決心之下,他將目光放在了屍體上。
那一鍋煮的很爛很爛的肉讓人根本分不清這是什麼部位,就這麼囫圇的進入了他的肚子裡。
可只是吃人就夠了麼,身邊的屍體能吃的已經吃完了,吃不完的也都已經徹底的腐爛不能再繼續吃下去了怎麼辦。
他要活下去,他為了活下去他已經放棄了這麼多,他已經改變了這麼多。
他不能半途而廢!
所以,他將目光看向了自己年幼的女兒。
然後是他的妻子。
最後是他的兒子
當劉封最後問他的時候,他的眼中只有對活下去的渴望,他只有一個念頭。
他要活下去!
先生管寧說,那是執念,當妥協開始的那一刻,著就成為了必然。
天下或許真的會走向那一條路,但終歸要盡最大的可能,延緩乃至避免這件事情為好。
永遠不要覺得自己可以去堅定住最後的底線,因為當改變發生的那一刻,底線就已經成為了完全可以跨越的那一道存在。
德治的廢弛,並不是因為真的沒有人讀得懂儒家的意思。
只是人們更加的清楚,至於突破了這一層束縛,自己才能夠去觸碰下一層
荀子曾言,好逸惡勞乃是人之本性,而這在我死後,管他洪水滔天,也是人之本性。
這,名為自私!
這是管寧用了足足四年的時間告訴他的道理,也是劉封學了半輩子的東西。
如今他終於能夠在天下人的面前將這些東西一吐為快,終於能夠將自己的想法告訴天下人。
這是郭圖給他的最後榮光,這一場論辯會以最快的速度傳遍天下,這學堂已經在天下綻放開來。
世家之中的老人,那些還堅守德行的老人還沒有完全放下,只要自己能夠如同荀彧一樣,改變這些執掌權柄之人的態度和想法
這天下,就還有救。
在這一刻,劉封似乎感覺到了自己的氣力已經開始飛快的流逝,他的五臟六腑之間開始了猛烈的疼痛,那是如同灼燒一般的感覺。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