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除了董和之外,劉封也不是沒有其他的收穫。
在經歷了這麼多事情之後,劉封終於等來了他的爆發。
蔡邕收到劉封的信帛直接從南陽趕回,找到被糜威嚴加看管的袁敏,就和他說了兩句話。
“老夫蔡邕,你可認得?”
“南陽百姓貧苦,你跟老夫前來,為百姓出力。”
同時也對劉封說了一句話。
“若是他真有治水之能,讓你爹將今年金城郡舉薦孝廉的名額讓出來。”
除了袁敏之外,這流民之中的第二次徵召士卒也終於落下了帷幕。
如今雖然這鄧縣之中的兵馬也同樣需要耕種田壟,但是最起碼管那一日雙餐,不但能夠吃飽肚子更是有米糧可領。
雖然隨時都會上陣殺敵,但是上陣戰死,自己的家人還有一絲活路。
若是天災繼續下去,他們恐怕就只能在衙門的救濟之中尋求一線生機了。
他們不是不相信劉封,只是在這個時代,並不是有仁義就能夠養活百姓的。
能夠進入軍伍之中,好歹是一條活路。
而除了這些難民之外,當年跟隨劉封奔波進入荊州的可還有不少小家族的子弟,甚至是舉家遷徙而來。
當年的豫州之亂,無數人顛沛流離,稍有些許實力的,也會選擇離開。
就比如劉封現在面前的這一支士卒,這是當初隨他守城的那數千難民為根底組成計程車卒。
加入了豫州和關中還有荊州本地的難民,同時從這裡面也選拔出來不少將校。
為首的一人身材不算魁梧,年紀也不算太大,眼角還有一刀若隱若現的傷疤,臉上彷彿是不會出現笑容的模樣。
他當初就是從豫州跟隨劉封逃難而來,在路上他那本就體弱多病的大哥,終歸還是沒有熬到荊州之地,死在了半路上。
甚至連屍體都沒有辦法被帶走。
當初劉封並不知道此人,因為要為自己大哥守孝所以錯過了第一次徵召士卒。
而這一次他終於落入了劉封的手中。
“叔至,此次接應某家兩位叔父之事就交給你了。”
“公子放心,某家定將兩位先生完好無損的帶回鄧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