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十月,一條訊息從荊州傳遍了整個天下。
蒯習兩家撤出了世家的名額之中,這樣一來沒有了權勢最大的蒯家和人數最大的習家之後,荊南家族只要兩成,荊北其他家族要三成名額。
寒門兩成,百姓一成。
學堂分為高低兩等,低等負責教導識文斷字,明理懂法,學習最基本的東西。
而高等則是家族與寒門之中已經頗有幾分本事的子弟,交手春秋史記司馬法等等。
最後考核透過之後根據成績可選擇進入地方郡縣為官或者進入州牧刺史府邸之中擔任屬官。
亦或者繼續進入冠軍學堂進行再次跟隨大儒學習諸多學識。
若是不想進入荊州為官,也無不可,劉封對此並未有任何要求。
所有內容全部昭告荊州各地,在荊州第一次施行這種世家學堂制度。
這就是學堂的未來組成部分。
而從這一刻開始,荊州所有家族廢掉自己的家學,全部轉入荊州的學堂之中。
學堂就在襄陽之地,所有衣食住行全部有學堂內部負責。
蔡邕親自擔任山長,司馬德操進入學堂之中擔任祭酒,負責學堂大小一切事情。
其中世家與寒門自憑手段劉封不會多管,他們有自己的圈子,但是百姓哪裡。
則是必須由劉封親自執掌,家中父輩祖輩務必要保證身家清白,孩子也一定要有足夠的資質。
每一次徵召的百姓之中名額撐死不過四十人,這個數字對於整個荊州來說都算是一個完全可以忽略不計的數字。
所以對於這種名額更是重中之重。
如果家中長輩因為之前流言之事對劉封有所顧忌,劉封不會在乎。
但是如果他拒絕帶孩子進入學堂之中,劉封也不會去追在他們的屁股後面求著。
而這條訊息傳出之後,劉封的名聲更是喧囂至上,只不過這些話語裡面,罵聲遠遠高於誇讚。
“兔死狐悲,難免之事,莫要多想,做好自己即可。”
站在城頭之上,看著外面暴雨如注,他只是淡然的告訴身後之人,莫要去管那些風風雨雨。
這天底下,哪裡有什麼聖人君子,無非就是自己的選擇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