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23頁

至周代,棺槨制度化,規定:天子棺槨四重,親身的棺稱椑,其外蒙以兕及水牛皮;第二重稱地也,以椴木製成;第三重稱屬,第四重稱大棺。帝後之外槨兩重,多用梓木,因而其棺槨又稱&ldo;梓宮&rdo;。上公、侯伯子男、大夫,以等差分別為三重(有兕牛皮)、二重、一重。士不重,但用大棺。

又,天子大棺厚八寸,大夫士大棺厚六寸,庶人之棺只准厚四寸,無槨。後世帝王、貴族、士大夫,基本沿用此制,然時也有逾制者。《禮記檀弓上》:&ldo;天子之棺四重:水兕革棺被之,其厚三寸;也棺一;梓棺二。&rdo;詳孔穎達疏。

《通典禮四五》:&ldo;周制君裡棺用朱綠,用雜金錯;大夫裡棺用玄綠,用牛骨鐟;大夫裡棺用玄綠,用牛骨鐟;士不綠。&rdo;又&ldo;大唐制:諸彝不得以石為棺槨及石室,其棺槨皆不得鏤彩畫,施戶牖欄檻,棺內又不得有金寶珠玉。&rdo;

解釋了一遍,徐平還是有些不明白。萬珊珊白了徐平一眼,徐平立馬不說話了,萬珊珊繼續說:&ldo;趙佗就算不逾制,起碼也是三重棺槨,就是外面兩重槨裡面一重棺。這就是問題域的所在了,你知道古代的棺槨有多大嗎,小的都趕上兩間房,漢朝時期的黃腸題湊更是大的出奇。要製作一重棺槨要動用上萬人,安裝的時候也是這樣。&rdo;

我接著萬珊珊的話對徐平繼續解釋:&ldo;要把這麼龐大的棺槨運到裡面,必須有一個足夠大的洞口,也必須要用一條足夠好的路。我們見到的窟窿最大的也不過是向大汽油桶一樣大,站著根本進不去。這麼大的洞,要往裡面運送一根巨大的木頭,怎麼才能運進去。所以說,這裡肯定有一處大的洞口,只是被什麼遮擋住了。我們要做的就是在這一片找出那個洞口,那是這個陵寢的真正入口。&rdo;

&ldo;可是要怎麼找,就算把範圍縮小了還是有些大!&rdo;徐平有點愁眉苦臉的。

我踢了踢腳下東西說:&ldo;不用走遠了,就沿著這裡往上就行了。你看看,這些是還沒有拆完的木架,估計是當初搭建臺階時用的。這裡正好衝著橋的方向,也是我們過來後發現的那條路的延伸方向。我們就在這附近找一下,應該不會太遠。&rdo;

我告訴他們千萬不要走得太遠,就在這附近記性。因為既然他們在這裡已經搭好了架子,就證明肯定在這裡運送過東西。地上的還沒有清理乾淨的木材就是很好地證明,一些木橛子還嵌在石頭裡面。

這座山丘整個一塊巨大的石頭,上面沒有土,連一株植被都沒有。只不過讓人感到驚奇卻又感到害怕的是這上面都是大大小小的窟窿,隱隱中往外透漏著不祥。一整塊岩石形成的山丘並不多見,世界上面有名的一座是澳大利亞的那座紅巖山,被當地土著居民視為聖山。但是我眼前的這座石頭山可是遠比澳大利亞的那個大得多,起碼是它的三個大。

我知道這座山是因為隕石撞擊形成的,所以很特殊。當初這個地方估計也像大霧嶺的其他地方一樣,土石都混在一起,植被也很茂盛。但是隨著撞擊形成的高溫,迅速讓這一片區域內的土石什麼全部融化,冷卻後才形成這一整塊的大石頭。

我看了看上面,因為從這些窟窿中不是竄起一股股的霧氣,我有些看不清楚。我於是卸下肩上揹包,然後手腳並用的往上爬。既然我在下面找不到陵墓的真正入口,那麼我就從上面找找看。我已經做了最壞的打算,如果實在是找不到入口,那麼我們就直接找一個最大的窟窿,試著往裡面走,看看能不能進去。

我慢慢的向前爬,我在此之前看著這塊地方就有些不對勁。因為別的地方石頭上面的窟窿沒有規律的分佈,這裡的窟窿倒是很有規律,上下左右的對稱。我往上爬了2